国内首个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11月1日下午,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中信证券指出,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有望为国内虚拟现实行业奠定发展基础,明确的销量目标亦有望持续推进行业繁荣,看好虚拟现实行业的长期机遇。
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表示,虚拟现实产业受制于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虽然在旅游、教培、游戏等领域产生一定应用,但没有探索出相对成熟的商业路径和商业模式,需要从政策层面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应用,通过落地场景应用、打造产业集群的方式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发展,在部分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领域,探索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将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此外,还要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围绕虚拟现实技术攻关、供给能力、场景落地等,提出五大重点任务。
首先要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加快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等关键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强化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第二,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第三,加速工业、文旅、教育、体育、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第四,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技术支撑、内容开发平台等;最后,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
《行动计划》特别提到了虚拟现实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康等行业的落地应用。比如,将在中小学校、高等教育、职业学校建设一批虚拟现实课堂、实验室等,开发一批基于教学大纲的虚拟现实数字课程。同时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支持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重点项目,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当前虚拟现实产业并不缺少硬件支持,而是缺少软件支持。《行动规划》从行业应用方面给出了具体部署。
为推进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统筹联动、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技术研发、开展应用试点、打造产业集群、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交流合作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