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介入诊疗行业及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介入诊疗器械主要由外资主导「图」

一、介入治疗行业概述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继传统药物治疗和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后,介入治疗以其介入创伤小、手术危险小、疗效明显等优势开创了现代医疗的新纪元。

介入器械细分领域有心脏介入、神经介入、主动脉和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内镜诊疗器械、医用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和放射介入等。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由于介入治疗技术最初由国外引进且起步较晚,加之介入治疗器械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介入器械大部分细分领域仍处于外资主导格局,目前仅有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冠脉支架产品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其他产品尚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有望后续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在中国介入器械市场的外资巨头代表有强生医疗、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库克和雅培等,国内的代表企业有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蓝帆医疗)、先健科技、南微医学、启明医疗、佰仁医疗、赛诺医疗和微创心脉医疗等。

二、心脏介入是最大的细分市场

心脏介入主要研究内容:心脑血管介入治疗装置主要有冠状动脉血管支架、远端保护器、血管闭合器、ASD、人工瓣膜和PDA封堵器等。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简称“CVD”)指的是与心脏或血管相关的疾病。通常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类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瘤、心肌病变、心内膜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以及周围末梢动脉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的头号健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据推算,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中国正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0-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1/10万)

2010-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1/10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介入诊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神经系统介入领域

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

神经系统介入治疗器械主要种类

神经系统介入治疗器械主要种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脑卒中患病人数每年在2600万,50%-60%为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治疗率不足十分之一;每年新增急性脑埂100-150万人,三分之一可介入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50%为颅内血管狭窄所致。按照1300万人中有10%的患者有介入治疗的潜在需求,平均手术费用为5万元,介入医疗器械占比50%,潜在市场规模为225亿元。神经介入相对心脏介入尚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目前包括波士顿科学、史塞克、法国BALT和美国迈胜医疗等,国内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和信立泰等多家企业开发颅内介入治疗器械。

四、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

外周血管介入装置主要是外周动脉和经脉的支架及覆膜支架装置,主要有肾动脉支架、髂动脉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主动脉瘤覆盖支架、髂动脉瘤覆盖支架、股动脉瘤膜覆盖支架、髂静脉支架、股静脉支架和静脉曲张激光治疗设备。外周血管支架主要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狭窄。肾动脉狭窄是临床上常被漏诊的疾病,严重时可能引起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慢性心力衰竭和肺气肿。采用肾动脉支架可以进行血运重建,控制高血压并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肾功能。

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是和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紧密关联的一类老年病,发病率高并且随老龄化加深而不断提升。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等疾病的发病人数亦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对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需求量不断扩大,进而拉动市场持续增长。目前,中国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治疗渗透率相比国际成熟市场仍然较低。在医疗资源日益丰富、临床医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产品牌技术和安全性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将不断提高,治疗渗透率将向国

际成熟市场靠拢,市场容量提升空间巨大。2017年,中国主动脉支架型腔内介入手术量、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分别为25621台、99400台,预计至2022年,将分别增长至50569台、170798台。

2017-2022年我国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量走势

2017-2022年我国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量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其他领域

1、肿瘤介入治疗

肿瘤性疾病方面的介入器械主要包括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与药物灌注、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肿瘤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以及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囊肿脓肿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胆道结石和肾结石微创取石术、骨转移或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中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约400万人,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介入治疗已渗透到肿瘤治疗领域,目前中国每年有60-70万人进行肿瘤介入治疗,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肿瘤介入的治疗范围和人群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国内主流的肿瘤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动脉灌注/栓塞疗法为主的血管性介入和肿瘤消融治疗、腔道支架植入等非血管介入。

2、消化介入

内镜诊疗器械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内窥镜种类众多,按照应用领域可主要分为腹腔镜、关节镜、呼吸内镜、消化内镜、耳鼻喉内镜、泌尿内镜和妇科内镜等,消化内镜属于内窥镜最常用的类型之一。

消化内镜分类:按照临床功能,消化内镜可分为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肠镜、超声内镜、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等,其中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应用较多。

消化内镜的主要种类

消化内镜的主要种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胃癌大国,中国每年新发胃癌68万人,死亡50万人,死亡人数世界第一,几乎每分钟都有人因胃癌死亡。消化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作为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检查手段且作为早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中国庞大的消化道癌症患者基数对内镜诊疗的需求十分旺盛。

2018年,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等共同制定《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医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对磁控胶囊胃镜的检查流程、操作人员要求、阅片医生资质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以保证每个网点、每一例检查都操作规范、高度准确。未来我国消化内镜行业也将进一步规范。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19-2025年中国介入诊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19-2025年中国介入诊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介入诊疗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介入诊疗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调研,介入诊疗行业投资风险与控制策略,介入诊疗行业投资情况与发展前景分析。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