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稻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情况分析,区域性供需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图」

一、我国稻谷供需情况分析

我国稻谷传统主产区主要位于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包括位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和吉林,华东地区的江西、江苏和安徽,华中地区的湖南和湖北,华南地区的广东和广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稻谷产量较低,而华北地区的北京和山西、西北地区的青海和西藏则几乎没有水稻种植。近年来稻谷生产布局出现区域性迁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从水稻播种面积来看,近几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基本维持在3000万公顷以上,2018年,受种植结构调整和最低收购价格继续下调等影响,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开始下降,2018年稻谷播种面积3019万公顷,同比2017年减少56万公顷。

2011-2018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稻谷区域性供需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华东地区稻谷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但其消费量也十分巨大,因此结余量远不如华中和东北地区,2017/2018年度仅为483万t。华中与东北地区稻谷产量不如华东地区丰足,但其消费量相对较少且变化不大,因此年结余量充足,属于稻谷净调出地区。东北地区结余量长期居全国首位,且呈不断递增趋势,2017/2018年度达2391万t,比上一年增加415万t,除满足自需外,东北地区60%的稻谷用于外调。华北和西北地区受生产条件限制,不具备种植优势,稻谷产量较低,且消费量远超当地产量,供需缺口较大。

2017/2018年度全国分区稻谷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稻米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中国稻谷和大米进出口情况统计

从进口情况来看,2013-2017年间我国稻谷和大米进口数量及金额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8年出现下滑,稻谷和大米进口数量为308万吨,同比下降23.6%;进口金额16.39亿美元,同比下降11.9%。2019年1-3月份中国稻谷和大米进口数量59万吨,同比下降24.4%;进口金额为3.28亿美元,同比下降23.2%。

2012-2019年3月中国稻谷和大米进口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2-2019年3月中国稻谷和大米进口金额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情况来看,2017年之前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数量为50万吨以下,2017年稻谷和大米出口数量骤增至119.7万吨,2018年达到208.9万吨,同比增长74.6%,进口金额8.87亿美元,同比增长48.7%。2019年1-3月份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数量47.9万吨,同比增长42.4%;出口金额1.90亿美元,同比增长4.1%。

2012-2019年3月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2-2019年3月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金额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国稻米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1、加快推进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也是市场发展运行的方向,更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赢利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在产业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仅有国内的竞争对手,更有超大规模、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只有加快国内大米产业的兼并重组,造就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规模化米业集团,凭借规模优势,依托产加销一体化,积极做大产业链,加大品牌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型企业才能凭借规模优势,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业链,实现更高的附加值。

2、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企业对谷物深加工利用已实现了产业化。我国稻米深加工不到30%,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更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工企业效益不高,但也说明我国大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在长江中下游、东北等稻谷主产区,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海峡西岸等大米主销区以及重要物流节点,发展稻谷加工产业集聚区或集群,形成优质米、米制主食品、方便食品、米糠、稻壳和碎米等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兼并重组或改扩建等,引导培育一批年处理稻谷20万吨以上的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处理稻谷50万吨以上的骨干集团企业。实现年处理原料10万吨以上稻谷加工企业产量占比由目前的35%提高到2020年的45%,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业链。政策的支持将加快推进加工企业向规模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3、优化种植、品种和产品结构

坚持需求导向引导农业生产者调整优化稻谷的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鼓励稻谷种植优势产区增加种植面积,减少非优势产区种植面积,以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为载体,推进优质稻谷品种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种植,压缩低质无效产品供给。探索“基地种植+订单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模式,以市场导向为指引提升稻谷加工业供给质量,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加工企业纵向一体化整合,借助订单收购、代收代储等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系,进而提高优质稻谷产品的供给质量,实现供求匹配、优质优价,达到生产者、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多方主体的共赢。此外,鼓励建立产业联盟或合作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化解稻谷落后产能和过剩库存。在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同时,建立粮食按质定价、按质收购的优质优价形成机制,加强流通环节对粮食生产的引导进而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 

本文采编:CY344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稻米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稻米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产业链分析、重点企业发展分析、企业管理策略建议、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