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以来水果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涨幅最大的常见水果分别是荔枝、葡萄、椰子、梨,以及苹果。较2019年年初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了130%、87.5%、80%、62.5%以及50%,其中苹果均价基本创下近十年来新高。
截至2019年4月,鸭梨、富士苹果、巨峰葡萄、香蕉、菠萝和西瓜6种水果批发均价为6.32元/公斤,环比上升6.3%,同比上升13.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蔬菜方面,月批发均价从2019年1月的3.66元/公斤,上涨至4月的3.95元/公斤,同比上升24.4%。其中,3月份达到价格高点为4.43元/公斤,同比上升25.7%。
果蔬价格上涨,也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扬,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其中,猪肉、鲜菜、鲜果,这三类项目当月同比涨幅都超过了10%。对整体CPI的影响程度,分别在0.2-0.4个百分点之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水果生产国,我们水果的人均占有量与消费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并且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包括樱桃(包括车厘子)、榴莲在内的水果进口量也大幅上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般来说,全年生鲜水果价格走势,有着如下规律:
年初元旦、春节前后受节日需求增加影响,出现价格上涨。3月开始,随着需求量和供给量同步降低而价格趋缓。4月起应季水果开始上市、非应季水果供应量持续减少而出现二次价格上涨。夏、秋季随应季水果供应量增加而呈现价格趋缓、走低现象。
水果价格普遍上涨的背后存在两个主要推手,一是减产,二是销售模式。一方面,2018年是水果的‘小’年,天气导致部分水果减产显著。在众多涨价的水果中,产自北方的水果涨幅居前,引起本轮果蔬价格普涨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气候是主因
2019年居民主要消费水果品类如苹果、梨受气候因素导致减产,价格上浮显著。苹果几大主产区如山东烟台、陕西洛川、云南等地,遭遇了冻害、冰雹等灾害,导致苹果减产60%。梨主要来自于河北、新疆库尔勒等产区,同样在4月份遭遇了倒春寒,气候原因导致减产达70%。
包括倒春寒在内的气候原因,导致2019年苹果在内的一批农产品未能分批成熟。南方的荔枝和北方的苹果,均受气候影响较为明显,市场出现阶段性供不应求。
此外,主要大众消费品减产,导致消费需求向其他品类的转移,也间接影响了水果的价格波动。
2、种植面积调整,造成产量下降
2018年开年,柑橘价格暴跌;3月份,草莓价格下跌20%-30%;5-6月份,桃子出现滞销。据相关报道,九成种植户出现亏损;江苏省西瓜价格在一个月内下跌41.2%,此外菠萝、芒果、荔枝都在2018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这导致2019年在种植环节,对于产量预期进行了一定调整。2018年是荔枝大年,价格处于低谷,所以2019年价格上涨,实际是回到常年的正常水平。
3、资本运作囤货,导致价格波动
由于生鲜类垂直电商的出现,一些水果大产区有资本介入。比如贵妃芒果、不知火丑橘等等,出现了一些“买货囤货、奇货可居”的现象。部分农产品由于本身售卖周期长,仓储技术要求低,耐存储。因此,类期货的金融属性较强,一些资本的介入,也会导致价格出现波动。
4、近期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进入2019年以来,除3月份环比下降0.4%,其它月份均处于环比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2013-2017五年时间内,我国居民人均生鲜食品消费量,在鲜瓜果品类从37.8kg上涨至47.6kg,居民消费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供需关系的变化,共同形成了当下果蔬市场价格提升的驱动因素。
5、其他因素:损耗、渠道、品质……
生鲜品流通环节损耗居高不下、出货渠道多样化导致农户可选择销路更广。卖跌不卖涨等因素也造成2019年生鲜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此外,生鲜品需求标准的提高和进口生鲜的引进,导致生鲜品质量较之前有大幅提升,对应价格增长也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