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修复概述
生态环境治理行业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提供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监测等技术和服务的行业。其中,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治理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生态修复行业是指通过人工干预,恢复或提升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的行业,生态修复需要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中,实现源头保护、利用节约和破坏修复,保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功能稳定,促进自然资本保值增值。生态修复行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土壤污染治理、荒漠化治理、矿山复垦、园林绿化、河湖湿地修复等。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主题。
二、发展背景
1、政策环境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出台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2022年9月,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气象局、林草局共同发布了《“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相关法规政策等文件的出台,为生态修复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原则,为生态修复行业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提升了参与主体的活跃度和产业发展空间,也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2、社会环境
200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制定了之后十年的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由此揭开生态修复行业高速发展序幕。近年来,政府日益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持续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国家重大会议上也一再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地位,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快速释放,生态修复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规模逐渐上升,由2016年的314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7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75%。
三、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近年来,政府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全国水土流失总治理面积已超过150万平方千米,2023年,累计安排中央资金81.4亿元人民币,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万平方公里,整治坡耕地82.46万亩,新建淤地坝和拦沙坝600座,除险加固病险淤地坝432座,治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2067条,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505条。
2、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规模
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发布的《“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矿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累计淘汰退出煤矿5464处、产能9.4亿吨,煤矿平均产能达到100万吨/年以上,安全保障能力高的大型煤矿产能占比达到80%左右。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矿山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好转,据统计,2023年我国矿山恢复治理面积为5.6万公顷,矿山生态修复市场规模为83.4亿元。
3、我国生态修复市场规模
前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灾害频发、海洋自然岸线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等各类生态问题频发,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各类利好政策频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态修复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2023年我国生态修复整体市场规模约为4469,2016-2023年CAGR约为6.9%。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四、生态修复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生态修复的细分业务领域众多,行业尚无较为权威官方的规定界定范围和技术标准,使得行业内企业众多且类别繁杂。生态修复行业参与者主要分为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园林绿化领域竞争比较激烈,而土壤污染治理、荒漠化治理、矿山复垦等领域则还没有具有显著龙头市场地位的公司。
2、重点企业介绍
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生态环境建设主业,覆盖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土地整治、水环境治理等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业务,以及景观园林、市政工程、环卫保洁等人工环境生态建设业务。历经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研发积累,公司已成为集投融资、技术咨询服务与研发、关键材料生产、关键装备研制、项目勘查设计、施工与运营管护以及生态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全产业链生态修复企业,2023年冠中生态营收3.77亿元。
五、生态修复行业发展趋势
1、推广先进适用防治技术、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发布的《“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提出推广采用崩落、充填、隔离等治理方法,对高风险采空区开展微震监测和风险评估。推动先进矿山安全生产装备科研成果的应用,加强矿山安全应用试点示范。深化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引导和推进矿山企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瓦斯防治、水害防治、冲击地压治理、采空区治理、边坡防治、防灭火、智能感知、粉尘防治、爆破振动控制、尾矿库溃坝灾害治理、采空区废石或尾砂高浓度充填、模袋法尾矿筑坝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2、生态地质调查服务于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拓展了生态修复工作新内涵
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为了指导和规范各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制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指南定义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技术流程一般划分为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管理维护四个阶段。根据生态保护修复的规模范围、实施期限、自然生态特征、修复条件及难易程度等,可将四个阶段合并或简化。
3、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
生态修复整体行业内集中度较低,小规模企业偏多。随着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在行业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行业内优胜劣汰效应逐渐显现。技术水平、项目经验和项目承接能力等门槛必然使得部分小企业在竞争中逐渐被市场淘汰,同时也减少行业内依靠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情形,行业也逐渐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具有较强资金规模、技术实力、跨地区经营能力等优势的企业获得了较多业务项目,将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将会逐渐提升。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