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动力蓄电池强制回收利用制度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学院校长陈晓红建议,完善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和行业标准,优化相关产业技术,建立动力蓄电池强制回收利用制度。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280万辆,规模居于世界首位。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90万吨,从企业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2018年起,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进入规模化退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18年至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蓄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

 

动力蓄电池报废后,如果处置不当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从2015年开始,国家和有关部委就陆续下发相关要求,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进行规范。

 

陈晓红认为,在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家接连出台多项政策,但动力蓄电池强制回收利用制度尚未建立、行业标准不够完善、技术体系也不够健全。

 

基于上述背景,陈晓红建议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经销商、消费者在动力蓄电池回收环节都应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

 

“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链条中,生产企业应承担回收、处置与循环利用责任,可根据自身能力自建,或通过成立生产者责任组织的方式建立回收系统。而经销商、消费者应分别承担接收和主动交还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责任。”

 

此外,陈晓红还建议政府应出台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同时完善监督执法机制。

 

与此同时,陈晓红认为还要针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处理等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行业标准,并推进全产业链技术合作,积极探索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场景和潜在市场,充分挖掘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价值。

 

  最后,陈晓红建议,打造规模化、智能化、可追溯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网络平台,并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电池溯源,为产品流向记录不可篡改的溯源信息。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动力蓄电池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动力蓄电池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动力蓄电池行业运行分析、行业经营情况、进出口贸易、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区域分析、竞争格局、优势企业分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