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去年调改转型预亏14亿元:完成31家门店调改 前期需大量人力物力投入

受制于零售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公司调改转型带来的前期阵痛,永辉超市预计去年亏损持续扩大。

1月14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上年同期为-13.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为-22.1亿元,上年同期为-19.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1.6%。

2024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实现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转亏。意味着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13.22亿元,上年同期为-13.81亿元。

永辉超市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将于2025年继续门店调改以及配套的战略转型工作,同时还将关闭一些长期亏损的尾部门店;公司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年底持有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了减值准备。根据初步测算,本年度公司预计将计提长期资产减值2亿元左右(最终金额以审计结果为准)。

据官网显示,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2010年在A股上市,永辉超市是中国大陆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流通企业之一,目前永辉超市已在全国发展超700家连锁超市。

对于去年业绩预亏的原因,公告指出,公司2024年的经营情况相比2023年并未明显改善,一方面受制于零售行业的整体挑战导致公司整体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主动进行的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带来的前期阵痛。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完成了31家门店的调改,虽然调改门店迅速大幅提升客流和销售额,但全新的经营模式在前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包括长时间关店改造)以及足够时间的能力迭代;调改同时,公司也快速关闭了尾部门店;以上几个因素导致业绩下滑。

此前,永辉超市曾透露,2025年春节前,永辉调改店总数量预计将增至40至50家。

永辉超市此次公告中还指出,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此过程中,公司整体毛利率短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商品采购的透明度,增强商品的议价空间,实现与供应商的互利共赢。

近几年,胖东来超市因对员工的关怀以及对顾客的贴心服务而出圈,被誉为“超市界的天花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包括永辉超市、中百集团两家公司都曾主动向同行胖东来学习,积极转型、调改。资本市场也因看好“胖东来模式”,推动上述“胖东来概念股”多次涨停。

“永辉对于亏损店或是短期没有办法改善的店,会持续做关店的动作。而对于优先调改哪些门店,也逐渐形成了共识。”2024年11月底,永辉超市副总裁、兼全国调改组负责人王守诚指出,即若此前区位没有问题,由于经营能力导致亏损的门店,存在一定的调改空间。还要考虑甲方包括物业等商务条件的赋能、通道互通口的打开、停车的便利等是否支持,均为评估门店是否具备调改条件的考量点。

“希望团队能轻松地去做调改,同时我们也有初步预期,希望在3至6个月,调改店能展现出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总体的盈利和后续发展的潜力要显现出来。”谈及调改的盈利模型,王守诚此前称,在调改六个月后,门店整体的效率要达到相应的水平。若三个月后评估未达到理想值,会帮助门店进一步完善,侧重人员帮扶和培训。当前很多调改店开业后也在不断调整,越来越注重品类的搭建以及员工专业性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王守诚还表示,永辉的700多家门店分布在400多个城市,目前还属于学习胖东来的初级阶段,未来希望不止永辉朝着品质和幸福的商业模式去走,也希望更多的友商加入进来。

在转型爬坡之际,永辉也迎来新的战略投资者名创优品。2024年9月,永辉超市及名创优品公告披露,永辉超市股东牛奶公司、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拟通过协议,向骏才国际转让其所持有永辉超市相关股份。骏才国际作为名创优品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总价62.7亿元的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合计持有永辉超市股份29.40%,拟变更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在当晚的电话会上,名创优品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表示,过去十几年,他走遍了全球,看过各种各样的零售业态和模式之后,发现比Costco、山姆和TraderJoe's更优秀的零售模式是在中国,那就是胖东来模式。他认为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于是,在看了两家胖东来调改后的永辉店后,决定“出手”永辉。

业内人士此前指出,商超龙头股在门店网络优化、供应链调整和标杆店调改等战略转型动作持续深化的过程中,业绩出现下滑属于预期内的短期影响。随着更多调改门店的陆续开业,以及新战略股东名创优品的加入,永辉的经营表现有望持续改善。

截至1月14日收盘,永辉超市报5.94元/股,涨5.13%。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真金白银”展现信心,2024年逾百家公募自购

以“真金白银”的自购行为展示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共有134家公募基金实施了自购行为,累计申购次数超8000家次。从金额来看,共17家基金公司自购超10亿元。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自购总金额也达到了历史高位水平。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