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社区定义及分类
体育社区平台指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的,能够为用户提供体育赛事信息、比分直播、体育资讯、体育用品购买和鉴定等体育相关功能的平台。平台用户可通过发送弹幕、评论、关注等行为,与其他用户形成互动。
体育社区根据提供的内容以及运作模式的不同,可分为赛事转播平台、体育资讯平台、运动周边平台三类。
体育社区分类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体育社区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体育社区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上游主体是内容提供方,分为PGC、UGC(提供资讯内容)以及赛事IP方(提供赛事内容);中游参与者是各大体育社区,包括赛事转播平台、体育资讯平台以及运动周边平台三大部分。下游涉及用户群体,按照需求区分,下游终端用户需求方面主要有观看比赛、同好互动以及购买周边产品三类,分别对应了中游体育社区平台的三大种类。下游用户以男性居多,青、中年为主要用户群体。
中国体育社区产业链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1、产业链上游分析
上游主体主要分为个人用户和赛事版权方两大类,个人用户主要为平台提供资讯和内容分享,赛事版权方则为网络流媒体平台提供赛事内容。个人用户又可分为UGC用户和PGC用户。按照生产内容数量、频率以及种类,PGC用户可分为职业内容生产用户、个人转化专业用户两种。赛事版权方为赛事直播的唯一内容提供方,多为赛事公司、委员会或者版权代理商。
2、产业链中游分析
(1)赛事转播平台
平台主要通过购买赛事转播版权的方式与上游进行合作,由于知名赛事有限(如NBA、世界杯等),平台获得知名赛事转播权需要投入更多的版权费,行业竞争压力大,中游主体议价能力较弱。
根据不同的经营战略,不同赛制转播平台主要布局的赛事种类有所不同。如:腾讯体育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其主要选择布局篮球赛事。苏宁体育则选择布局足球赛事,打通足球赛事产业链。
(2) 体育资讯平台
平台主要的上游为体育爱好者和资深“大V”,该部分人群为行业提供多种类的优质内容,维持平台活性,提升用户留存度。部分知名资讯平台(如虎扑)用户体量大,能够吸引更多专业的内容生产者,与上游的议价能力较强,其余中小平台则较弱。
2019年虎扑体育社区业务结构
数据来源:虎扑招股说明书,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运动周边平台
平台主要的上游为运动周边爱好者。部分爱好者由于了解较多的产品知识,受到较多用户的关注,平台会给对其进行“加V”。这部分“大V”能够对产品进行鉴定和推荐,从而吸引更多有需求的粉丝对其关注。部分平台(如得物)中,优质内容的发布以及帮助他人鉴定可获得虚拟币奖励,能够用于购物中抵扣部分金额,这样的奖励机制吸引了大量优质内容回答者,平台的上游议价能力较强。
2019年得物体育社区业务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产业链下游分析
(1)赛事转播平台
以行业头部平台—腾讯体育为例,平台的男性用户占比达90.5%,31-40岁用户占比整体用户的51.1%。城市分布方面,腾讯体育用户有61.7%分布在超一线、一线城市,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为广州(5.9%)其次为深圳(3.4%)。年龄方面,由于终端设备的普及,游戏等娱乐抢占了绝大部分年轻人市场,80后群体则大多保留了观看体育赛事的习惯,从而成为了行业中的主要用户群体。
腾讯体育用户画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体育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体育资讯平台
以行业头部公司—虎扑为例,平台男性用户占比达89.4%,24岁用户占比整体用户的27.4%,31-35岁用户群体占比27.5%。城市分布方面,平台用户有64.9%分布在超一线、一线城市,集中度较高的城市为广州(4.2%),其次为深圳(3.4%)。年龄分布方面,体育资讯平台中24岁以下的用户群体相较赛事转播平台更多,24-35岁的用户占比都更少,相较于青壮年,青少年更乐于加入平台,通过评论和分享与他人互动。
虎扑体育用户画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运动周边平台
以行业头部平台—得物为例,平台男、女性用户占比分别为57%、43%,比率较为均衡,24岁以下用户占比达41.5%,约占到整体用户数量的一半。城市分布方面,平台用户有60.4%分布在超一线、一线城市,集中度较高的城市为杭州(4%),其次为广州(3.8%)。年龄方面,24岁以下、31-35岁用户为平台主要用户群体。24-30岁人群较少,该年龄段用户面临着消费升级和消费水平仍较低的矛盾。
得物体育用户画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体育社区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赛事版权下放,网络流媒体纷纷开始布局赛事转播。腾讯体育、PP体育等平台分别掌握了篮球、足球赛事的绝大部分转播权,依托于赛事转播产生的高额广告费带动了行业的发展。2018年,得物、nice等平台出现,线上购鞋风潮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加入,高额的GMV以及服务费用带动了行业的发展。2015年-2019年,中国体育社区市场规模从12.7亿元增长到了9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7.3%。未来5年,受益于居民精神娱乐需求水平的提高,体育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运动相关周边产品的消费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2015-2019年中国体育社区行业市场规模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体育社区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政府陆续推出了针对行业的发展意见和管理办法,主要可分为支持类政策和监管类政策两个方面。支持类政策中,中共中央办公厅确立了建设体育产业平台,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的计划。同时,国务院办公厅推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见指导,提出加强体育赛事知识传播保护,维护内容创造者权益。监管类政策中,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及意见,主要对体育市场中参与者的行为做出了约束,并制定了黑名单制度;因违反法律而被计入体育市场黑名单的用户,3-36个月不得再次进入体育市场经营。
中国体育社区行业相关政策
数据来源:政府部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中国体育社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平台将更注重用户互动,增强社区性
平台的转播版权被几大网络流媒体平台垄断,行业上游的优质内容成为了各大平台的主要需求。平台可通过补贴的方式吸引优质内容生产者加入平台,但平台是否具有社区氛围更加重要。基于此,各大平台开始了对平台社区模块的搭建,平台将更加注重用户互动。
未来平台根据自身属性的不同,各类平台增添了不同种类的互动内容。为了吸引优质用户,体育社区行业中的各类平台开始着重布局内容,塑造平台社区性。
2、归属于赛事转播平台的自有赛事IP将有所增加
赛事转播平台通过与知名赛事的合作能够吸引大量用户观看,提高平台的盈利能力,但长久以往会导致平台依赖性较强。同时,知名赛事数量有限,后续签约成本将持续增加,2020-2025年,独家数字媒体转播权价位达到15亿美元,增长了三倍。基于此,创造独有的赛事能够更好的提升平台竞争力,提高平台的议价能力。
自有优质赛事为平台节约了运营成本,并持续为平台吸纳用户,将成为更多网络流媒体平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