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大降价!天猫“618”放出近12万台iPhone15 1小时卖了15亿元
资讯
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湘南发现储量亿吨级锰矿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11月1日披露,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的祁(阳)零(陵)盆地已累计探获锰矿资源量8400万吨,预计水埠头矿区锰矿资源量有望超1亿吨,祁零盆地锰矿资源整体潜力储量可能达2亿吨以上。
2.83亿像素合成图“捕捉”到黑狼星云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名为“黑狼星云”的神秘宇宙图像。这张照片由位于智利的帕拉纳尔天文台的VLT巡天望远镜拍摄,以2.83亿像素的超高清分辨率记录下这片星云在五彩斑斓的宇宙背景下的独特轮廓——仿佛一只潜伏在夜幕中的狼,正伸出爪子准备捕捉路过的行人。
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1亿千瓦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
可吸收多频段电磁波超薄膜研制成功
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复合材料超薄膜。这款材料能够吸收99%以上来自5G、6G、WiFi以及自动驾驶车载雷达等不同频段的电磁波,有望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杂志。
基因魔剪当“画笔” 癌症耐药性遗传图谱绘成
在一项大规模研究中,来自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以及Open Targets平台的研究人员,以“基因魔剪”CRISPR技术为“画笔”,绘成癌症耐药性遗传图谱。该研究详细解释了已知突变如何影响耐药性,并揭示了可进一步探究的新DNA变化。
微型柔性水凝胶锂离子电池面世
英国科学家利用生物相容性水凝胶液滴,成功研制出一款微型柔性锂离子电池。该电池不仅具备光激活、可充电特性,还能实现生物降解。研究团队表示,这种微型电池有望在药物释放、心脏除颤和微型机器人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大放异彩。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化学工程》杂志。
全球首个干细胞数据国际标准发布
在29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上,由我国专家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干细胞数据国际标准IS0 8472-1: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将推动我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为全球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太阳系外发现复杂碳分子“芘”
此前,科学家已在一氧化碳气体中发现了宇宙中最丰富的碳形式,但并不清楚这些碳分子如何转化为地球生命体内的复杂化合物。天文学家也在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龙宫”上发现了拥有更强碳键的化合物。他们推测此类太空岩石可能为地球生命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成分,但这些碳基化合物的最初来源仍是未解之谜。
“有科技人员在,我们养蟹踏实”——安徽宣州河蟹科技小院助农走上致富路
金秋时节,又到了螃蟹上市的季节。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河蟹科技小院,安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安农大”)的研究生们正和蟹农一起忙碌着,大家小心翼翼地将一只只硕大饱满的螃蟹从水中捞出,准备销售。
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发布
10月25日,由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协同研发的全球首个服务社会治理的通用人工智能模拟器平台“大型社会模拟器1.0”在2024第二届智能社会治理论坛上发布。
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机成功实现全球最大规模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
我国科学家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成功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标志着国产量子算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应用力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上。
“电农业”可不依赖光合作用生产作物,所需用土地面积将大幅减少
在发表于最新一期《焦耳》杂志的一篇前瞻性研究论文上,美国生物工程师介绍了一种创新的食品生产方式,称为“电农业”(Electro-Agriculture)。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化学反应来替代自然界的光合作用,从而更高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植物可以利用的有机分子。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让植物改造后能够吸收这些有机分子
7.29亿件!快递单日业务量创新高
随着“双11”电商大促临近,我国快递业务正式进入旺季。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23日,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约为19.20亿件,同比增长48.7%;投递快递包裹约为16.55亿件,同比增长29.5%。其中,10月22日揽收快递包裹7.29亿件,同比增长74.0%,刷新单日业务量纪录。
巨型3D打印机可快速建造碳纤维中子火箭
制造大型复合材料火箭绝非易事,工程师团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手工铺设成千上万层碳纤维,以确保其精确对齐。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2日报道,为大幅缩短这一耗时过程,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使用了一款重达90吨的巨型3D打印机——自动纤维铺设(AFP)机,能将上述过程从几周缩短至一天。
西电东送,纵横中国的能源“闪送”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首席科学家饶宏说,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全3D打印技术+可降解功能,无需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器件问世
团队使用普通的3D打印机和成本低廉、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打印了这些无半导体器件。虽然这些器件性能还不足以与传统半导体晶体管相比,但它们已能执行一些基本的控制任务,比如调节电动机的速度。这项新技术使用的能量较少,产生的废物也更少,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