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资产荒来袭,量价结合分析信贷数字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剑

1

金融数据分析是每月的必备节目,比如刚刚披露的7月金融数据,大家看了后,纷纷在探讨融资需求不足。

融资服务也有供给、需求双方,双方达成交易,形成了最后的融资额。

如果你还记得大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那么有一点很明确:单单从最后的成交额,是不判断出“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的。

想要判断更准,则需要更多信息,比如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价格。

然后,还得注意的是,信贷数据内部也存在一些细分子市场,比如至少可分为对公、个人两大类贷款。这些子市场,也可以画出各自的供需图。

我们先来看看不同贷款品种的利率变化。这里用的是央行《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注意,这个利率是不同类别贷款的“6月新发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不是全部存量贷款的利率。其数字为:

注:此处为根据结构倒算的估计值。央行的信贷利率是“全部新发贷款”的加权平均,但全部新发贷款是不公布的,只公布“净增贷款”数据(不包括收回重放贷款),因此上表用净增贷款结构替代,因此有误差。

其中,票据贴现利率降最多,58BP,是导致全部贷款利率下降的主困;一般贷款降10BP;住房贷款升5BP;全部贷款降17BP;企业利率降5BP。

注意上述各类贷款间的归属关系。全部贷款划分为票据融资、住房贷款、一般贷款,一般贷款又划分为企业贷款和其他。

通过上表,再倒算出来,除企业贷款之外的一般贷款(个人消费贷或经营贷等)利率的降幅在40BP左右(估计值,有误差),也很大。

再看看6月这几类贷款的净增额(亿元):

逐一观察数据,并结合近期的有关新闻,我们大致能得出一些判断:

(1)票据贴现利率大降,贴现供给大增,这显然是信贷需求不足的表现。银行有很多信贷额度用不完,用于票据贴现了。

(2)住房贷款也降,但利率是升的,这显然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地产监管加码,投放量受限,反而导致住房贷款利率上升了。银行看似能多赚钱,但其实没什么用,因为放不了多少量了。7月,住房贷款投放进一步下降至不到4000亿元。

(3)个人消费贷或经营贷,利率也大幅下降,也是需求不足,而竞争激烈。这业务标准化程度很高,而居民今年消费、投资意愿不强,所以放贷的竞争愈发激烈,再加上监管对消费贷定价有一些约束,利率快速回落。7月个人短期贷款净增量都不足100亿元了。

(4)企业贷款利率规模大降,但利率微降5BP,跟其他品种比降幅不大,但和自己过去比,这降幅不小的。乍一看也是需求不足,但企业贷款情况比较复杂,简单认为需求不足还不行,这里可能有几个原因:

①规模下降是正常现象,因为银行就是年初放贷多,后面放贷少。7月信贷投放就更少了。

②企业贷款内部可能还有细分。

银行企业贷款客户可大致分为城投企业、实业企业两大类。

因大家周知的监管影响,二季度之后城投企业的贷款受监管约束,于是很多原本参与城投业务较多的银行,就会面临放贷难问题。

这一点和住房贷款类似,其实是监管限制,并不算严格意义的需求不足。

那么除了城投企业之外的实业企业呢?可惜央行这边没有进一步的细分数据了,但是我们可再结合银保监会披露的各类银行的二季度经营数据。

先交代一个背景知识:大行的企业客户一般是大型企业(尤其是一些超大型企业集团,当然也会包含一些城投),股份行则是中型企业(里面有大量的城投企业),城商行的企业客户是中小企业(当然也有很多当地城投企业),农商行做城投企业少,其企业客户一般是当地中小微企业。

我们来看各类银行的上半年净息差数字。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上半年净息差分别比一季度变化-1BP、-4BP、1BP、4BP。

细品这个数据。

据此推测,城投贷款投放难之后,很多规模会投向大企业,所以大行、股份行的净息差下行。股份行受伤最重,可能是因为它们原本城投最多,现在不能投城投了,用价格手段拼抢其他优质企业客户。城商行整体上受影响不大,因为除了城投外,还会投一些当地的中小企业,而农商行净息差显著回升,我们据此推测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已经企稳了。

因此,极有可能是,大中型银行按监管要求,不太能投城投了,信贷额度投向了优质企业和票据贴现,利率回落。而小银行因为主做实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城投监管的影响小,甚至有可能利率企稳回升,显示出这些客户的融资需求并不太差。

当然,以上还只是推测,在此记下,待银行中报披露后验证。

监管控制城投投放,除了管控地方政府风险之外,还有一个考虑便是希望银行们把信贷资源投向实业企业。农商行净息差回升也显示出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还行。

但是,这个转型不是一两天能实现的,但贷款任务是今天就得完成的,所以,短期内银行只能先将信贷额度向优质企业、票据贴现集中,导致优质企业、票据贴现的利率进一步下行。而中小企业、实业企业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细分市场,很多原先习惯做城投、优质大企业的银行很难贸然进入。

资产荒,永远都只是局部领域的资产荒。出了这个领域,就不叫资产荒,而叫能力荒。

长期看,只有等越来越多的银行回归实业,才能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3-2029年中国贷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3-2029年中国贷款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贷款行业运行分析、经营情况、竞争格局、上下游行业分析、区域分析、重点企业经营情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