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新世界百货发布中期财报显示,期内公司终于扭亏为盈,录得利润4100亿港元。近年来,新世界百货从巅峰坠落,业绩持续下滑,在全国各地的门店也不断被关闭。不过,此次中期业绩扭亏为盈对新世界百货来说是个好消息,这家传统百货未来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
营收仍在下滑
新世界百货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中期业绩显示,该集团期内利润4100.2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期内亏损约2.04亿港元,公司终于扭亏为盈。
新世界百货虽然是港资企业,但几乎是为内地市场而成立的。1993年,新世界百货在香港成立,次年就进入内地市场,在武汉开出首家百货门店。作为引领时尚的先锋,又赶上中国内地百货发展的黄金期,新世界百货一度风光无限,巅峰期年利润曾超过10亿港元。
但近年来,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新世界百货开始走下坡路,业绩呈不断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14财年,集团营收尚有41亿港元,但到了2019财年,营收已下滑至35亿港元。
2021财年中期虽然得以扭亏为盈,但营收却仍在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公司实现收益约10.85亿港元,同比减少4.09%。疫情的持续影响和快速变化的商业竞争环境及内部运营压力是造成新世界百货2021财年中期营收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
新世界百货进入内地这么多年,疏于供应链建设,过度关注眼前业绩,各门店之间在经营上往往单打独斗,未能展现集团优势。由于集团范围内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加上近年来集团高层频繁更迭,并且对百货业务理解不深,在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态势下,越来越落伍,很多门店不得不关门歇业。
持续收缩关店
新世界百货2021财年中期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还能够扭亏为盈,也得益于其在寻求效益增长的同时不断收缩规模、关闭业绩不好的门店。集团关闭了两家分店,分别为新世界百货哈尔滨店以及新世界百货上海七宝店。
近年来,新世界百货不仅业绩滑坡,门店数量也一直在减少,几乎每年都要关店。2018至2019财年,甚至一口气关闭了六家店。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集团在全国经营的门店数量尚有36家。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该集团在内地营运的百货公司及购物中心仅剩27家。
进入2022年,新世界百货仍不断传出关店的消息。2月18日,新世界百货成都店发布终止经营告知书,宣布将于3月20日闭店后正式停止经营。
新世界百货成都店位于成都盐市口-天府广场商圈,是最早一批进入成都的港资百货企业,也曾是引领成都时尚风气的门店。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新世界百货成都店也尽显疲态,业绩增长乏力。
“缺乏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持和商圈中心转移是造成新世界百货成都店停业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位于春熙路东头的太古里和IFS等项目的崛起,春熙路商圈东扩,盐市口人气日渐下落,新世界百货成都店的生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新世界百货收缩战线、关闭前景不佳的门店从长远看对公司发展是有利的,关键是现在要抓住核心问题,积极调改。
亟待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传统百货进入调整期,升级改造、“闭店潮”等成为热门词汇。更有不少老牌百货品牌闭店,如广州王府井百货、北京华联商厦等。
和其他传统零售同行一样,顺应消费趋势变化与升级转型已成为新世界百货的聚焦重点。财报显示,目前,新世界百货正在推动业务“双升级”,不断将数字化升级融合进业务、服务,加大在线创新及业改方面的投入,在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同时,搭建多维度业态集成平台。
2021年下半年,新世界百货陆续展开多维度的业改升级,不仅限于购物空间的改善调整,在品牌升级、场景打造、数字化变革等多维度的拓展仍是期内工作主旋律。
据悉,2022年新世界百货将继续进行门店调改。例如,位于北京崇文门商圈的新世界百货就将于2022年上半年启动新一轮的调改。不少老牌百货也进行了改造升级,如北京长安商场、赛特购物中心、东安市场等。不过,百货行业启动调改已经多年,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新世界百货能否通过转型成功翻身依然是个未知数。
百货店是有未来的,但必须要做到商圈中的中高端才行。没有供应链资源优势的百货店和购物中心是没有价值的。“新世界百货进入内地市场较早,很多项目在商圈内地位突出、优势尚在,接下首先应该把供应链夯实,并针对目标客群进行科学调改,还是有机会重新焕发生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