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好农产品产销对接“直通桥”

青山含笑意,绿树系“申”情。

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杨家湾村的山坳里,猕猴桃树连绵成片。高品质猕猴桃生长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实现“零农残”,达到有机标准。在上海市商务委的推动下,云南首个有机猕猴桃标准示范基地(“盒马村”)于2023年10月28日在杨家湾村落地揭牌。由此,这颗“致富果”闯出大山,踏上品质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新路。

寻甸也是蔬菜种植大县。通过上海援滇牵线搭桥,寻甸蔬菜大批量销往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和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以市场导向为牵引,沪滇消费协作架起“直通桥”“共赢桥”,让更多云南好味道飞出大山、香飘申城。

“盒马村”落地,探索“猕猴桃+”发展新路

“盒马村”是发展数字农业的示范村庄,运用数字技术打通农业上下游产业链,指导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链路以需定产,与盒马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今天不仅是‘盒马村’揭牌,也是杨家湾有机猕猴桃在盒马APP和全国盒马门店上架第一天。华东、华南、华北区的盒马消费者都可以买到我们寻甸的有机猕猴桃。”昆明晟瑞果蔬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浩杰表示,目前在杨家湾村种植猕猴桃面积已超2000亩。“‘盒马村’落地后,我们考虑扩大规模,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寻甸乡村振兴。”

得益于沪滇协作资金的助力,杨家湾村冷库项目和分拣包装等设施于2020年建成,纾解果蔬保鲜难题。“沪滇项目不仅帮企业减少投资,还解决了果蔬采后处理的问题。”徐浩杰回忆,当时村集体与晟瑞公司签订协议,采用资产租赁方式将设施出租给企业,方便就近完成猕猴桃分拣、包装、储藏、运输,提高猕猴桃产品的附加值,此举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20多万元。小小的猕猴桃给偏远的杨家湾带去的不仅是致富项目,也转变了村民们传统的种植观念、发展观念,有的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种植基地的技术员;有的村民在公司带动下主动发力,已成猕猴桃种植大户。

“盒马村”落地杨家湾村,则离不开上海市商务委的牵线搭桥。据悉,上海市商务委组织了多次“产销对接”活动,助力寻甸蔬菜水果进入上海。2023年1月,在云南蔬菜入沪座谈会上,寻甸方面交流了果蔬销售困难问题,各方围绕寻甸果蔬走进上海出谋划策,初步明确其进入上海蔬菜批发市场的途径;4月,沪滇消费帮扶品牌培育对接会在沪召开,寻甸蔬菜走进上海批发市场、打造猕猴桃“盒马村”的消费帮扶新思路逐步成型。

近两年,杨家湾村的猕猴桃在京沪等大市场闯出名气,鲜果曾直供盒马等生鲜平台。品质虽已经达标,但产品只获准进入部分区域市场,还要接受平台的动态调整。直到上海市商务委与云南省商务厅共同开展“百社千企看云南”行动,推动了产销两端的深度链接。“‘盒马村’落地后,杨家湾村猕猴桃将长期稳定进入盒马全国供应体系。”在云南省商务厅挂职的上海援滇干部余振东表示,如今出货量和收入都翻了数倍。

关于品牌建设,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援滇干部刘玮与余振东有着共识。在援滇工作中,他们发现云南好产品不少,但知名度不高、品牌力不强。刘玮认为,“盒马村”将倒逼当地猕猴桃进一步品质化、品牌化,做强寻甸猕猴桃品牌,开拓“猕猴桃+”的规模化发展新路。

高山菜抢“鲜”,寻甸蔬果丰富上海“菜篮子”

蔬菜产业是寻甸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过去,当地蔬菜种植户“靠天吃饭”,自产自销使得产业发展缓慢。如今,在上海援滇的推动下,传统的经营模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寻甸春意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有18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育苗基地,主要种植油麦菜、包芥、黄白、上海青等20多种无公害蔬菜。虽然公司蔬菜年产量达5.4万吨,但负责人王怀春仍时常为产品销路、资金周转而发愁。看到大批优质蔬菜找不到稳定销路,刘玮心里也着急。

为了让蔬菜“产得出、运得快、卖得好”,2022年,刘玮和王怀春先后三次来沪洽谈。通过上海市商务委的帮助,寻甸春意蔬菜种植有限公司与上海蔬菜集团、华东理工大学达成协议,长期为其供应绿色蔬菜。2024年“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海蔬菜集团批发市场与寻甸县人民政府签约,首批订单30余吨“春意蔬菜”于6月23日抵沪。以“安全、绿色、生态”为主打色的云南高山蔬菜备受上海市民欢迎,短短几天便销售一空。随后来自上海的订单不断,王怀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与上海市场建立直销关系后,每公斤蔬菜省了3到4毛钱的运费,单件售价比其他省份高20%。”尝到了甜头,王怀春打算进一步扩大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如今公司不仅有了销售保障,还在上海援滇干部指导下,建设起帮扶车间,增加就业机会70个,直接带动农民500余人,每年可增加群众收入近300万元。

2023年12月,位于寻甸县仁德街道北观社区农产品分拣中心正式投用。该项目于当年5月开工,规划建设标准化冷库14间,规模达2.3万平方米,可贮藏蔬菜2880吨,其建设得到沪滇协作资金的援助。王怀春也是该农产品分拣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以前生产的蔬菜多运到广东、安徽等地,随着如今上海市场打开,每天运往上海的蔬菜达60多吨。分拣中心投运后,每天发往上海的蔬菜可达200多吨。”据他介绍,项目采用“社区+农户”的经营模式,作为集体资产交由北观社区村集体经营,年增收50万元,还将提供上百个分拣、包装等“家门口”就业岗位。

沪滇两地携手,消费协作的规模不断踏上新台阶。2023年,在上海举办“金汤银线沪滇情牵”云南米线入沪专场推介会;在云南举办首次云南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邀请上海杏花楼、豫园、锦江、丰收日等集团餐饮行业龙头企业参加。“滇菜入沪”或将成为下一个新热点,以云南特色小吃、预制菜产业为核心,带动农业增产、农户持续增收,帮助企业找到销路。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农产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农产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产业投资分析、产业2020-2024年走势分析、发展趋势研究分析、观点与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