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计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十四五’时期一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上有较大的支持。”
“十四五”期间,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从哪些地方发力?
2022年以来,重庆、安徽、辽宁、河北、吉林、天津等省市发布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绿色低碳、水、空气、土壤、氢能、无废城市等成为关键词。
2月21日,《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提出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绿色农业发展体系。
此外,《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加强区域联防联治,并在多城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和‘十三五’时期相比,‘十四五’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把环保的门槛进一步提升,包括水质量、空气质量等都进一步往上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的“无废城市”建设从前期试点进入到全面推广的阶段。
多地的“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都重点提到了新能源,尤其是氢能。视觉中国
多地规划提及“氢能”
林伯强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与“十三五”期间基本一致,区别只是环保门槛的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十三五”时期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比如,根据《辽宁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0年,辽宁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较2015年累计分别下降31.74%、20.11%;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9μg/㎡,比2015年改善29.1%。
“‘十四五’时期,我们应该更多利用市场机制来支持生态环境治理。各个地方政府也应该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收入水平等,做出适合的规划和政策。”林伯强表示。
那么,从各地政策来看,什么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辽宁提出,要完善绿色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等。在涉及新能源这一块,辽宁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000591)发电,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支持大连市创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等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许多地区的“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都重点提到了新能源,尤其是氢能。
比如,《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序推动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打造冀北清洁能源基地,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完善产供储销配套设施,拓展氢能应用领域。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港作机械清洁化改造,新增或更换港作机械优先使用电能、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同时,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动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场所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升级,到2025年,新能源机械占比达到50%左右。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吉林陆上风光三峡、长白氢能走廊、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等重大工程。同时,开展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推进氢燃料电池在公交车、轻重型货车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看到,各地“十四五”规划内容,涉及氢能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等。包括氢能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也有望在“十四五”时期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安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突出抓好公交、出租、市政车辆、城市物流等行业及机关单位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所有设区城市在2023年年底前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0%以上。
林伯强指出,可以预计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十四五”时期一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上有较大的支持。
无废城市建设如何“突围”?
在新能源之外,无废城市成为各地“十四五”生态建设的另外一个重点。
以吉林为例,提出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天津提出,充分发挥好中新天津生态城“无废城市”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天津市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整体方案,研究推动固体回收燃料替代化石能源等无废技术应用。
事实上,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在2021年底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的建设缺乏普适性的解决方案,要求的是每个城市要因地制宜。比如说一些城市的工业尾矿比较多,另一些城市建筑垃圾比较多,两者的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不同。”薛涛表示。
他指出,总体来看,一些发达省份和城市在无废城市建设的承载力和能力更强,更容易形成全面性的突破。
2月14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8%,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率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5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8%;农膜回收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此外,浙江提出各地要建成各类“无废城市细胞”,以社区、学校、企业、医院、景区作为内部小循环来建设无废城市。截至2021年8月底,浙江省各地建成各类“无废城市细胞”1074个。
那么,无废城市建设中,哪些是“堵点”呢?
薛涛指出,可以将垃圾分成三类,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这三种垃圾中,生活垃圾相对均一化,因此也相对好处理。目前对于生活垃圾,采取的方式以垃圾焚烧为主,焚烧完成后对尾渣、热能进行回收,已经做得比较充分。
“无废城市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工业产生的各种垃圾,尤其是各种尾矿垃圾。这一块还有比较多问题需要解决,因为它们都是无机的,不能通过焚烧去回收热能,量大且价值很低,回收的链条不容易打通。”薛涛表示。
目前,各地通过工业园试点,尝试打通工业垃圾的处理链条。比如,《重庆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预处理和末端处置设施。2025年,两江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以及具备条件(50%以上)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有序推进静脉产业园区建设。
薛涛指出,目前,部分城市在工业园区垃圾循环利用中产生了一定的突破,将工业园区产生的垃圾进行了合理的分类,然后通过信息化打通前端和后端,使部分工业垃圾实现流转。
“此外,2021年底,生态环境部提出,依法逐步将产生工业固体废物单位的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其排污许可证。这意味着工业垃圾也将采取一部分‘污染者付费’,多种措施来促进一般工业垃圾的循环利用。”薛涛表示。
此外,薛涛指出,无废城市建设另一个难点是农业垃圾,我国农业以散户为主,管理难度很大,部分发达省份比如浙江走在前面,比如说农村环境建设、污水共治、农村垃圾的管理等都做得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