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2020年应届毕业生太难了!企业难生存,就业问题如何面对?分享经济会不会扭转现状?「图」

1

对2020年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个毕业季太难了。

疫情之下,企业岗位招聘需求呈现断崖式萎缩甚至是冻结。同时,874万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使得当前应届毕业生这个群体就业压力空前。不少人在社交平台自嘲“2020年成史上最难毕业季,毕业即失业”。

2019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就业被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今年以来,“六稳”工作更是屡被提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涉及人数众多,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无疑是稳就业的重点。

“我们去年挂在网上的招聘需求,1个岗位收到了几百份简历。你知道最夸张的是什么吗?有个应届生直接提出零工资试用,如果3个月表现好再谈工资。”深圳一家金融咨询服务平台这段时间结合我们整体面试情况来看,现在的大学教育在专业培养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2

“前段时间我们刚面试了一个研究生,在面试过程中他说他专业就是做动画设计的,而且还拿过很多奖,也符合我们的游戏动画设计师岗位,所以打算让他过来试试,但是试用期做出来的动画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所以就没有录用。”“后面我们在面试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环节,现场根据创意进行人物、场景、动作设计,完成我们指定的作业,这样能减少双方的时间成本。但是前来应聘的90%都是学历跟能力不匹配的。”

当春招遭遇疫情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疫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大四生汤可研在今年6月毕业后就能进入武汉一家证券公司担任分析师助理。

“我之前因为实习放弃了备战研究生考试,希望通过实习提高能力,然而新冠疫情打乱了公司的人员招聘计划。”“武汉市区的写字楼复工情况不是很乐观,之前实习的一家证券公司还在实行轮班制,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我在3月份的时候就收到了HR明确答复,今年公司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我再看看其他工作机会。”

“我已经投了很多份简历,从专业对口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再到不对口的品牌营销、产品策划甚至是房地产销售等岗位都投了,按道理说我的学校也不差,但目前为止只收到2家公司回复。”“我现在整天在家除了上招聘网站刷信息,就剩下焦虑。差一点的公司不想去,好的公司去不了,高不成低不就。实在不行,就备考雅思,出国留学一年再做打算。”

为了方便大学生通过春招求职,2月28日,教育部联合5家社会招聘网站成立了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毕业生登陆注册即可参加求职招聘。不过,“去年秋招投递的简历至少50%还是会回复。不过现在很多企业只是在网上挂着招聘岗位,简历投出去后根本收不到回复,也不会有电话沟通和面试。”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会独自或者联合举办“2020届毕业生空中双选会”,目的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学生注册审核通过后就可投递简历,用人单位进入“学生大厅”查看所有已投递简历,然后可向合适学生发起文字或视频沟通。视频挂断后,单位给出面试结果“合格”或者“不合格”等相关备注,以便学生查看。

“今年春招都是网上进行,岗位比去年同期减少70%~80%。今年武汉工商学院的大四毕业生有4000人,签约的学生不到2%,只有50人有单位签约,而且签约的50人中有80%去了互联网教育行业。来招聘的企业,往年我们都是有相对严格的要求,就是需要跟学校的专业对口,但是今年放松要求,一些房地产营销岗位的也都过来招聘,但是招聘需求很少。”

薪水达不到预期也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应届生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为5838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1%;2020年应届生的薪资期望居高不下,平均期望薪资高达6139元,较2019年增长16.3%。在目前高度激烈的应届生求职环境下,学生应明晰自我认知,快速调整求职期望。

继续读书成为毕业生的热门选择。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0年高校研究生报考人数最终确定为341万人,比去年多50万人。今年计划将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专升本扩招32.2万人,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助理等岗位,增加博士后岗位规模。

如果最终实现扩招18.9万,那么今年研究生扩招幅度将超过20%,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可能突破100万大关,这一规模已接近1998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108.36万人)。当前一些学生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这种以提升学历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升学生本人竞争力,如果扩招是迎合“应试考研”和“学历情结”,无益于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也会导致研究生进一步贬值。考公务员也是应届毕业生的一大选择。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周期性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稳就业的重要保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多次强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就业人员达77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4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352万人,同比2018年减少9万人。

2013-2019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13-2019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月受新冠肺炎影响,餐饮、零售、文娱等多数行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冲击,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2%,为2015年以来最高,数据显示,25-59岁主要就业人群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6%。

2019-2020年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情况

2019-2020年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情况

是否留下来还得看个人能力

疫情之下,各类云上生活刺激了互联网行业逆势上扬,招聘需求有所扩大。据梧桐果统计,互联网行业春招毕业生需求量同比上升36.51%,在线教育行业毕业生需求量更是同比增长89.17%。

“我们今年的校招和社招是如常进行,今年校招有1000人,社招有600人,没有因为疫情减少,反而还加大了对一些好学校的校招力度,排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100名的我们还招了40多个,今年人员招聘还相对容易点,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好学校投递的简历也多,现在招聘线下转为线上,学生就业心态也会更珍惜offer一些。”

值得关注的是,一边是大学生难就业,一边是企业用工找不到合适人才。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学历和能力不匹配,就是学历很高,但是能力一般。”张可说,“有研究生为了得到工作,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要求3000元/月。这个还不是少数,现在研究生找工作工资也不会像以前那么高,太多人才涌入,有些岗位其实普通本科生也能做。”

我国高等教育在培育人才结构方面是和社会脱节的,大家都是以学历为导向,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知识与应用脱节,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对口,导致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

企业此前每年都有春招和秋招惯例,受疫情影响,今年春招计划有变,也缩减了岗位需求。公司会在个别高等院校通过校招方式招聘实习生岗位,不过,是否能留下来还得看个人能力。

给应届毕业生怎样的建议

依据我们跟企业的交流和分析,除旅游、餐饮、零售影响较大外,疫情物资企业、医疗行业、+互联网的生活服务业、线上直播、培训业、新基建等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催生了很多的岗位和需求。除看好新基建将储备人才外,其他行业年度有需求的,都冻结了或部分冻结了人才引进计划。对换工作的求职者调研分析,他们普遍担心疫情造成经济下行,合适岗位很难找寻的因素影响,相当大的比例人才选择放弃跳槽,活跃度明显降低。

据了解,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创历史新高。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疫情的叠加影响下,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困难时期必须有特殊思考方式,三个人才趋势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重复性、机械性的岗位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二是创新性高素质的人才将紧缺;三是新基建的实施将会产生大批量技能人才需求。建议今年的毕业生不必过分担忧,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思考和准备:

第一、疫情期间的深度思考,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首先要祝贺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其次,这也意味着我们面临重要的抉择。在人生的重要节点,是想留在象牙塔从事学术科研,还是投身社会走向职场,我们要在继续深造和就业两者之间做出关键的选择。

第二、在明确就业诉求之后,就要根据自身情况快速完成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能够干什么?工作不仅仅赚一份工资那么简单,而是自我成长的平台!广大应届毕业生可积极借助政府和学校的就创平台、实习机会、专业职业指导机构等帮助自己更好开始职业生涯。在这里,我送给广大应届毕业生一句话,也是我职业生涯总结的15字,“善总结、乐沟通、多学习、扛得住、肯吃苦”。

第三、要结合我们自身的职业定位,迅速完成从知识、技能到职业能力的转变。如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各行各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四年大学辛苦学习的知识,到社会上很可能已经过时了。社会除了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应届毕业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要求我们迅速完成从知识、技能到职业能力的转变。

第四、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们要积极通过线上、线下等招聘渠道,找准目标行业、企业和职业,完善、投递简历,积极应对笔试、面试,大胆展现自己的风采,试着走向职场,向一名合格职场精英努力奋斗。

“疫情是难得的思考时间,如不系统思考,努力准备,大概率成为优化的对象”。大战是检验人才的最佳时期,我们拭目以待,我相信我们的求职者会迎着战疫的曙光,在赋能提升中蓄力前行,会迎来职场的新春天。

本文采编:CY320

推荐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就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就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