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疟疾概述
疟疾是由单细胞寄生虫——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可通过蚊虫叮咬或输血传播,与艾滋病、结核病并称为世界三大主要公共健康威胁。由于疟原虫对特定环境条件的要求,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包括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疟疾主要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共4种类型,其中恶性疟的病死率最高。
疟疾的主要特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疟疾发病及死亡情况
疟疾曾是我国重要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建国初期我国每年疟疾病例高达3000万例,2010年我国启动了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在中国政府及全球基金项目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支持下,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近年我国疟疾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5-2018年中国疟疾发病率及死亡率走势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传染病医院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24个疟疾流行省(市、区)完成了2160个县(区)的消除疟疾考核,2019年1-8月中国疟疾发病数为1753例,疟疾死亡数为12例。
2012-2019年8月中国疟疾发病情况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2-2019年8月中国疟疾死亡情况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全国范围内疟疾境外输入性病例2671例,感染地分布以非洲国家为主,其次为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从输入性病例排名情况来看,其中2018年尼日利亚、刚果金、安哥拉是我国疟疾主要输入国家,输入性病例数分别占比13%、9.4%和8.2%。
2018年我国输入性病例排名前10国家病例数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虫种分类来看,我国疟疾主要以恶性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主,其中2018年中国疟疾临床诊断病例5例,占比0.2%;间日疟352例,占比14.0%;恶性疟1657例,占比65.8%;三日疟79例,占比3.1%;卵形疟374例,占比14.9%;混合感染51例,占比2.0%。
2018年中国疟疾病例虫种分类情况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抗疟药的发展情况
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关键在于药物治疗,而抗疟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疟疾的传播扩散,为全球抗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主要的抗疟药物包括喹啉类抗疟药、抗叶酸类抗疟药和青蒿素类抗疟药,其中青蒿素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之一,21世纪初,全球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疟疾死亡率大幅下降。
主要抗疟药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消除疟疾所面临的挑战
1、防控体系的不健全
消除疟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尽管全球疟疾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实现消除疟疾的既定目标依然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各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建立完善的疟疾监测系统,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响应。但目前大部分疟疾流行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不完善,未建立有效覆盖全国的疾病防控体系,因此很多疟疾防控措施很难在基层得到落实。
2、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
近年来我国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大幅下降,流行范围大幅缩小,2017年首次实现了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但随着全球一体化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近年来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导致疟疾传播阻断地区再现本地传播的可能性增大,这给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挑战。
3、抗疟药耐药性问题显著
抗疟药耐药性一直是困扰疟疾防控工作的难题,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等药物的耐药性在20世纪50、60年代广泛出现。自抗疟药物出现后,疟疾的危害日益减少,但疟疾的治疗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恶性疟原虫对传统抗疟药(如奎宁、氯喹等)已经产生明显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