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属重要传染性疾病的一种,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啮齿类动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染途径。流行性出血热具有流传面积广泛、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此外,作为一种高发性、季节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春秋季节发病概率较高,青壮年的发病概率大。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宿主鼠种不同,我国流行的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野鼠型和家鼠型,其中野鼠型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大林姬鼠,症状重、病死率高,常见于农村、林区及垦区;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为褐家鼠,症状轻、病死率低,常见于城镇及郊区。
野鼠型及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疾病防控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
中国将流行性出血热归类到乙类传染病范畴中,近年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呈现出由北向南、从农村向城市进行推移的发展趋势,2018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达11966例,同比2017年增加了704例,其中2019年1-8月发病数为6313例。
2012-2019年8月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临床上各种病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流行性出血热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以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走高趋势,其中2018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死亡人数达97人,同比2017年增加了33人,2019年1-8月死亡人数为21人。
2012-2019年8月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死亡情况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5-2018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及死亡率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措施
1、积极做好监测工作
对疫情的发展状况进行密切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对疫情发展进行科学研究,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展。改进检测手段,提高该病的确诊率,全面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检测工作,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于疾控中心及时了解当地的疫情情况,有助于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2、加大灭鼠及防鼠力度
相关部门应该在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定期组织人们开展有方向、有计划的灭鼠工作,尽可能消灭传染源,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积极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实施鼠类密度实时监测,对鼠类栖息繁殖地进行彻底清除手段,有效控制鼠类密度,控制疾病传染源。
3、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个人层面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远离传染源,日常工作后注意清洁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以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尽量避免用手直接与老鼠接触,注意不要食用鼠类破坏过的食物,在劳动时尽量避免破伤皮肤,一旦破伤应立刻消毒和包扎。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预防水平。
4、普及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疫苗是防治流行性血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流行性血热高发区域,接种疫苗的保护率甚至可以达到95%。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在每年的11月之前,加强疫情接种工作的力度,对重点地区及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工作,避免疫情出现。双价疫苗是当前预防人类受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当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线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