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包行业概述
面包是指以小麦粉、酵母、食盐、水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辅料,经搅拌面团、发酵、整形、醒发、烘烤或油炸等工艺制成的松软多孔食品,以及烤制成熟前或后在面包坯表面或内部添加奶油、人造黄油、蛋白、可可和果酱等的制品。按制作原料的不同,面包可分为全麦面包、白面包、杂粮面包、黑麦面包和酸酵面包。
面包细分品类及其特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保质期的不同,面包主要可分为长保面包(6个月)、中保面包(30-45天)、短保面包(3-7天),其中长保面包保质期相对较长,运输成本较低,休闲食品属性较强;短保面包保质期较短,对工艺和物流掌控能力要求较高,且零添加、更营养、更健康,具有饱腹的主食属性。
面包按保质期细分品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面包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二、行业发展现状
现代烘焙食品主要可分为面包、蛋糕、糕点、饼干等,上世纪80年代现代烘焙在中国兴起,并于2000年开始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逐年提高,2018年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从2010年的4.4kg提高到了7.4kg。
2010-2018年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面包作为烘焙食品的重要子品类,近年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8年中国面包行业市场规模达379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了13.8%。目前中国人均面包消费量仍远低于日本等国,随着面包生产技术的精进及消费倾向朝着便捷化、健康化发展,我国面包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2-2018年中国面包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作为一个年轻的成长型行业,目前,国内面包行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2018年行业内前三大面包企业分别为桃李面包、达利园和盼盼食品,分别占比10.5%、4.8%和3.9%,此外,手工作坊占比58.5%,商店自有品牌占比8.8%。
中国面包行业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桃李面包是国内短保面包行业领先者,于1997年成立,定位于高性价比面包产品,目前主要拥有软式面包、起酥面包和调理面包三大系列,近年来销售额已远超过宾堡、曼可顿等其他短保企业。随着全国化进程稳步推进,2013-2018年桃李面包营业收入从17.58亿元扩大到48.3亿元,其中面包业务是其最核心业务,占据总营业收入的97.84%。
2013-2018年桃李面包营业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达利食品是国内领先的休闲食品及饮料龙头企业,近年来专注于食品、饮料两大支柱行业,近年来,达利积极选取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细分行业,凭借全国性的生产及销售渠道布局,迅速占据该行业的市场份额,2018年达利食品营业收入达208.6亿元,同比增长5.4%。
2013-2018年达利食品营业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企业商业模式对比
面包经营模式多样,目前行业内主要分为三种经营模式,即中央工厂+批发模式、连锁门店模式和中央工厂+电商模式,其中连锁店模式又可根据体验感由弱至强可以分为成品配送、半成品配送和混合模式三种模式。
企业经营模式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比桃李和达利的商业模式,其中桃李主要采用“中央工厂+批发”的经营模式,在桃李的销售费用中,由于短保模式对配送周转的高频次要求,使得物流开支占据了桃李销售费用的较大比重。达利拥有庞大的渠道网络,强规模效应(量足够大支撑较高品牌投放),可以保障同类产品成本相对低,挤出竞品的生存空间,在达利的销售费用中,推广开支和广告开支占据了较大的比重,物流开支占比则相对较小。
桃李销售费用明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达利销售费用明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面包行业发展趋势
1、短保面包占比有望提升
伴随消费升级和对于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面包行业正在经历一轮更新迭代,未来短保面包占比望持续提升、逐步替代部分长保面包市场。虽然面包房业态也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受租金和人工成本制约,产品性比价远低于短保面包、且经营者盈利能力有限,替代短保和长保速度远不及短保渗透率提升速度。
2、天然酵母面包发展趋势良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国民对食品的要求日渐提高,既要求其健康美味,又要求其种类丰富,口味独特。天然酵母面包,其具有一种名为酵母菌的成分,是生物疏松剂,有增大面包体积的作用,使得面包呈海绵状,结构多孔,且质地松软。近些年,国民对于面包的天然性及营养性十分重视,对其食用的安全问题与健康问题十分关注,现阶段,天然酵母面包的发展趋势良好,其制作成分均来源于天然的水果与谷物。
3、中央+批发模式规模优势凸显
未来随着饮食西化、便捷化、健康化发展,面包可切入主食市场,成为人均主食的选择之一,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根据日本经验,在量增阶段中央+批发模式规模优势凸显、易扩张、产品定位受众广,可快速全国化,享受行业量增红利,是最适宜孕育龙头的模式。未来,通过中央工厂批发模式实现全国化扩张,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挤压用行业内较弱的竞争者,企业知名度以及品牌力提升,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