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跨境购物开始在中国民众中风靡起来,这也使得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发展迅速,逐年增长,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6%,预计2018年交易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同比2017年增速为18.4%。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消费者购物的形式也日渐丰富,委托亲朋好友、在外国品牌官网直接下单、通过综合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网等)上的代购店铺及微信社交圈中的个人代购都能实现商品海外采购。2007年淘宝上线了“全球购”,同时开始涌现不少专注代购的网站,海外代购行业逐渐发展壮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海外代购,一般指代购人在境外按购买者指定购买其需要商品并带或寄回国内,海外代购(Overseas purchasing)主要分为三种:熟人海外代购、官方代购和职业私人代购,其中熟人海外代购是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我国代购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经历过初代代购和二代代购,目前早期代购做大以后已经进化至三代代购,规模逐渐变大、利润空间也在提升。大型代购年流水上亿,利润到千万级别。
2017年我国海淘用户规模为0.65亿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观念的升级,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海淘用户规模将持续增长态势,2018年海淘用户将超1亿人,到2020年或达到2.11亿人。海淘用户规模的增长直接刺激了海外代购市场的扩大,2014年我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为1500亿元,2015-2017年我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还在持续增长,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将逐步提高,预计2018年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韩国免税市场中的中国身影
中国消费者是韩国免税业的主要贡献来源,韩国市内免税店超过90%消费来自中国客人。2017年中国赴韩游客受萨德事件影响减少48%,但韩国免税收入仍增长20%,这主要是因为韩国免税的主要客群从团客转变成为代购。中国消费者在韩免税行业消费占整体韩国免税市场规模的50%以上,而代购渠道占整体免税市场80%,估测中国代购占韩国免税市场40%左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韩国市内免税店发达,能够为代购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和产品选择,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韩国离中国较近,交通等费用低,而在萨德事件后,面对跟团游旅客的断崖式下滑,通过加大折扣,保持收入和采购规模也成为各大韩国免税运营商必须的选择。从销售渠道来看,根据草根问卷调查显示,韩国代购者在国内的渠道分布中,有59%的代购商选择微信销售其产品,此外比较受欢迎的渠道包括线上个人对个人的销售、小红书、淘宝等,分别占比11%、9%和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电商法对代购的影响
2008年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中免除自然人网店工商登记义务的规定,而电商法推翻这一规定,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特殊情况除外)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登记为市场主体后,即受相应监管,进口化妆品的销售也将面临规范化。按照现行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按照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首次进口化妆品暂不执行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其余渠道若严格执法均需获得备案凭证/批件。
电商法跨境电商相关规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商法》对于代购群体最大的约束力就在于,代购需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并如实申报纳税。电商法实施后对已经转型代理商,注册运营主体进行规范化运营的大型“代购”现几乎没有影响,而对于灰色地带的个人名义进行的中小代购,且没有在工商局登记备案,电商法实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记为市场主体(除了规模非常小的零星小额交易活动),根据经营规模、发展规划等选择个体工商户、公司等,拥有相应营业执照。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代购各有利弊,代购是可以让他们用低价就可以接触到外国商品的捷径,但面对假货泛滥、售后脱节、权益受损,消费者也只是投诉无门、自吞苦果。《电商法》的出台将使现阶段处于司法盲区的海外代购有章可循,代购的违法成本将会增加,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利大于弊,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在售后维权等环节的权益也会得到保护,海外代购市场会在法律框架内更加良性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