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红色旅游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推动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宣传贯彻《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表示,《规划纲要》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发展红色旅游以来的第三期规划纲要,是“十三五”时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总体部署。新一期《规划纲要》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用,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内涵式发展。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制定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具备条件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基本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便捷连接周边国省干线公路或城市,50%以上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有二级及以上公路和城市道路衔接,与周边路网共同形成便捷、安全、可靠的红色旅游公路网络。为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文件提出,要继续扩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加强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鼓励支持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并提高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包括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等。

 

(二)开发融合联动化趋势

 

一是产业融合,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结合,全面发展;二是产品和线路融合,红色为引,与绿色、蓝色、黄色等多维产品和线路融合,增加吸引力,彰显特色;三是精神融合,将红色精神与现代社会精神价值融会,焕发活力;四是空间融合,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从地域类型、产品类型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发展效率;五是科技融合,将科技手段融入旅游发展中,增强时代感;六是层面融合,从区域发展层面和旅游发展层面来发展红色旅游业,跳出旅游发展旅游。

 

(三)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消费主力呈年轻化态势

 

近几年来,红色旅游人数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从2010年的4.3亿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13.24亿人次,红色旅游正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偏中老年游客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红色旅游,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年轻人渐成主力人群是红色旅游的一个较显著变化。近两年国内红色旅游的主要客群由60后、70后向80后、90后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相关数据显示,红色旅游游客中,80后、90后和00后的占比在40%左右,而60后和70后游客占比则呈下降趋势。

 

现状表明,红色旅游在时代特色、意义内涵等方面的特殊性已经对年轻人产生了更深的吸引,随着红色旅游产品体系逐渐多样化,越来越能够契合不同游客类型的需求,红色旅游消费主力仍继续呈现年轻化的发展态势。

 

(四)红色旅游投资增速提升,舆论关注度逐年递增

 

2015-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在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14部委联合公布的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有229个景区进入三期建设方案,占比达76.3%。2018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市场活跃,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及景区接待游客4.84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7.13%,实现旅游收入2,524.9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3%。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覆盖面及良好的群众基础,随着投资增速持续提速,发展空间广阔。

 

与此同时,红色旅游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持续走高,整体舆情热度全面攀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红色旅游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中信息量也快速提升,自媒体已成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

 

二、不利因素

 

(一)部分景区低俗现象突出

 

虽然红色旅游市场整体趋好,但部分区域的红旅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低俗、过度娱乐化等现象在某些地区红色旅游区域较为突出。红色旅游中低俗、庸俗和恶俗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景区移花接木虚造历史场景、历史建筑以及历史器物;二是部分区域将景点做成不伦不类的游乐园;三是部分旅游讲解词与革命史实不符;四是部分纪念馆、纪念碑越建越气派、越建越高;五是部分景点垄断经营或强行兜售高价花圈、花篮等悼念品牟利;六是部分景区经营人员打着“忆苦饭”等名头提供价实不符的饮食等。上述种种现象严重背离了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初衷,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并加强整改,以为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二)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一方面,周边环境缺乏有效支撑和依托。如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不到位,开发不合理造成红色资源的严重浪费,旅游主体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无法有力支撑相应的旅游文化。另一方面,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趋同现象严重。旅游项目外在呈现形式大多以故居、纪念馆、塑像等为主,展示方式老套且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也并不尽如人意,产品同质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不论是从红旅项目本身、红旅产品结构还是周边配套建设方面来看,国内部分区域的红色旅游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可持续性挑战。

 

(三)“红色+”发展模式有待拓展

 

  尽管红色旅游与其他优势传播资源间呈现一定的融合趋势,但总体上仍然难以“独挑大梁”。目前为止,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相对比较“传统”,市场中出现的主要发展模式集中停留在纪念场馆的参观学习,生态观光、演艺表演等层面,缺乏创新;“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依然是景区产业链扩展的主要模式,“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模式虽日益受到重视,但相关项目占比较低;感受层面的发展模式集中在演艺表演、模拟感受两个方面,发展方式相对“保守”,对于互联网+、IP打造仍欠缺方式与方法。红色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还需进一步加深,其发展模式亦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运行态势分析、经典景区分析、发展趋势分析、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