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修复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土壤污染指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向土壤系统排放后,当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会破坏土壤成分结构的平衡和土壤功能,乃至出现危害动植物和人体健康的现象。
土壤污染按照污染成分可以划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包括酸、碱、重金属以及砷、硒等非金属化合物造成的污染;有机物污染包括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有机溶剂、合成洗涤剂等造成的污染。按照受污染土地的类型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工业场地污染、油气田污染、矿区污染和农田污染。按照污染源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其他污染。土壤修复则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土壤修复技术众多,需依据污染场地的特点进行选择。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因为不同污染场地的土壤质地、污染情况以及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同,对土壤修复提出了各异的需求,只有具备完善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才能提供更加全面,因地制宜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案。
土壤修复行业企业主要采用专业承包和总承包的经营模式,一般通过投标获取项目并提供专业服务。总承包模式下,企业承担项目整体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并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全面负责,完工后将项目整体交付业主。专业承包模式下,企业仅选择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个或若干环节。
土壤修复行业系资金密集型行业,政府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土壤治理项目的投资建设,将促使本行业在专业承包和总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发展 BT、BOT、PPP 等多种具有融资性质的创新经营模式。
二、土壤修复行业产业链
土壤修复的产业链上游企业为检测机构、修复用剂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等;中游企业为污染场地修复企业、环保咨询机构(监理机构)等;下游企业为污染场地所有者、环保主管单位。
产业链上游企业为中游企业提供设备、修复用剂等支持和服务;中游企业提供从场地前期调查、风险评估到中后期的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后期评估等工作;下游企业发布项目。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土壤修复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土壤修复企业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性企业,如建工修复、高能环境、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第二类是涉足土壤修复的其他环保企业,如永清环保、桑德环境、东江环保等;第三类是外资企业,包括日本同和、英国 ERM、澳实分析等。由于土壤修复市场在我国处于起步成长期,参与企业相对较少,且一般土壤修复业主往往会选择具有技术优势、过往业绩和资金实力的公司,土壤修复市场总体市场化程度偏低。但随着土壤修复行业的不断成熟,参与企业的增多,土壤修复市场市场化程度将会提升。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主要企业分析
序号 | 公司名称 | 基本情况 |
1 | 高能环境 | 该公司是专业从事环境技术研究和提供污染防治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形成以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和环境修复为主的三大经营体系,其专注于固体废物、废液等污染防治技术及污染土壤、工业场地、矿山、水体等环境修复技术研发、环境工程技术服务、环保设施投资运营等 |
2 | 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该公司系从事环境修复的专业企业,业务包括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固体废弃物治理和生态恢复等 |
3 | 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该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环境修复的公司之一,是中国节能旗下专业从事污染场地及地下水调查和修复等相关业务的环境修复公司。业务涉及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方案咨询、修复工程实施及后期运营监测,全流程参与环境修复过程,提供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一站式服务 |
4 |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该公司是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污染土修复和最终处置、节能管理与服务、环保项目咨询与工程总承包服务等多个领域 |
5 | 永清环保 | 该公司是为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提供烟气排放综合解决方案的环保工程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减排和节能两大领域,且已进入土壤修复领域 |
6 | 启迪桑德 | 该公司致力于废物资源化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营业务为固废处理处置工程系统集成和特定地区市政供水、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及运营服务,并已布局进入土壤修复行业 |
7 | 东江环保 |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废物管理和环境服务的高科技环保企业。除了传统的固废处理之外,土壤修复、污水污泥、建筑垃圾等的处理处置已成为该公司治理领域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主要障碍
1 、技术壁垒
土壤修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其技术水平。技术研发有赖于企业长期经验积累、人才储备、试验设施、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因素。基本上每一项土壤修复工程都是非标准化产品,需要根据具体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分布情况、污染程度及污染防治要求提供系统综合服务,即提供符合实际需求、切实可行的技术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修复方案设计、施工工艺设计、施工建设和环境监测等环节的综合服务。
2 、业绩壁垒
土壤修复工程系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环境科学、地质学、生态学、生物学、材料学、水文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和学科,及场地评估、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监测检验等多个环节,土壤修复企业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选择系统化解决方案。在行业发展起步成长阶段,及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重视的时期,相较于其他行业,企业过往实施案例和业绩规模将更为重要,往往被业主认为是保障修复效果、防范修复风险的重要指标。
3 、资金壁垒
现阶段我国土壤修复资金主要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土壤修复行业周转率水平较其他行业偏低,其决定了土壤修复企业需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同时,随着 BOT/BT 模式、PPP 模式在行业中的逐步运用,将进一步提高行业的资金壁垒。
4 、资质壁垒
土壤修复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学科和多个环节。目前土壤修复业务除设置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外,其他资质基本沿用建筑及市政工程资质,资质主管部门对资质的审批较为严格,企业资产规模、经营业绩、人员数量及结构、设备等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资质,特别是高等级资质的获取和业务的开展。此外,随着国家宏观和行业政策对土壤修复行业的不断重视,土壤修复主管部门将会建立系统性的资质标准体系,而在土壤修复行业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会更容易符合相关标准并取得该类资质。
五、影响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 、有利因素
(1)环保行业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立法、政策不断推出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积极拟定、修订相关环保政策和标准,随着国家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新的高度,未来环保建设政策、标准会陆续出台,其将有力的支撑土壤修复行业规范化、持续性发展。
(2)社会公众和舆论对环境关注度逐步提升,环境污染责任主体将更加重视环境治理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公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诉求不断提高,环保公益组织数量逐年激增,活跃度提升。新环保法强化环境诉讼理念,浙江台州环境公益诉讼案的胜出也表明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从单纯的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公示意见逐步转向可通过多种渠道捍卫环境安全。电视、报纸、杂志以及互联网等媒体通过加强环保板块的建设,逐步向公众宣传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并通过公益广告和活动将环保推向舆论高峰。社会公众和舆论对环境关注度逐步提升,将促使各级政府和环境污染责任主体更加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并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环境治理。
(3)产业政策扶持和倾斜,土壤修复行业迎来持续发展阶段
土壤修复作为较大气和污水治理相对落后的环保细分领域,目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但面临日益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国家将加快出台土壤修复的专门法规、政策或行动计划。
2 、不利因素
(1)行业资质、技术标准尚待系统性建立
目前土壤修复业务除设置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外,其他资质基本沿用建筑及市政工程资质,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未有具体性技术体系相支撑。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资质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尚待系统性建立,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规范化运行,不利于土壤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2)现有技术水平、专业人才较难支撑未来行业发展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现有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专业人才匮乏。随着土壤污染修复需求的扩大,污染土壤的类型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现有技术水平将难以支撑,专业人才的技术结构和数量亦较难满足。
六、未来我国土壤修复的发展趋势
1、土壤修复规模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仍是起步成长阶段。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 1-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的土壤修复产业中已经达到 30%以上。预期随着国家宏观和行业政策对土壤修复重视度提高,以及相对完善的土壤修复管理体系构建,未来将会产生更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市场需求将扩张,土壤修复规模将迎来巨大的提升空间。
2、环保政策助推土壤修复行业发展
从 2005 年开始展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与土壤污染相关的政策文件。2008 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仅仅提出了到2010年以及2015年建立土壤污染管理体系的初步意见。随后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及《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中进一步提出了详细的规划指标,包括重点防控省份及企业的确定,污染防控指标的确定等。相比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治理政策支持,我国对土壤污染治理问题关注起步晚。
除了相关政策发布相对滞后以外,我国土壤修复政策体系尚不健全。根据前述我国土壤污染的分类类型,我国目前以耕地土壤污染和城市工业场地土壤污染问题最为严重,然而目前还没有制定具有系统性的土壤修复政策和相关标准。国家正在抓紧制定有关土壤污染治理的细则及管理办法,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出台。其中,《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已经出台并实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将于 2017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性政策文件业已相继出台或实施。这些导则、办法和规划将为土壤修复企业开展业务提供详细的指导,有关内容也是预测未来市场前景的重要参考。
3、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是土壤修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的多数为具备集成技术与工程经验的综合型公司,在行业起步成长阶段,这些公司更容易获利。但成熟的土壤修复产业涉及检测、评估、技术设备研发及工程设计施工等环节,随着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都将迎来市场需求。
从短期来看,股东背景、过往业绩等仍将是企业获取项目的主要因素,从长期看,技术的成熟度、适应性及产业化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市场主流土壤修复技术构成的不同,随着土壤修复市场深化,新技术成本逐步下降,在土壤修复更加关注其生态和社会效应的情况下,新的前沿的土壤修复技术将更受欢迎。
4、多种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资金问题是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土壤修复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其次是污染企业和土地开发商,包括产业农业化开发商和房地产开发商。然而,依靠政府主导的资金投入无疑使得行业发展受到财政政策特别是财政负担影响,因此,探索土壤修复行业商业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资金来源的解决办法。
从成熟国家来看,土壤修复企业可以选择多种商业模式——BOT/BT 模式、EPC 模式、PPP 模式。其中我国目前比较多见的是 EPC 模式。从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BOT 模式具有更加灵活的资金融通方法,同时对土壤修复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而随着国内 PPP 模式的来临,修复产业的 PPP 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思路,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和股权投资”三种方式的政企合作能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并通过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让社会资本融合到修复产业中,是未来我国积极探索的盈利模式。
5、《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影响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于 2016 年 5 月 28 日颁布实施,其作为未来土壤修复的指导计划,将对土壤修复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我国应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到 2020 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 2030 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