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行业百科「图」

 一、豆制品行业定义及分类

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数豆制品是由大豆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

豆制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发酵性豆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

而非发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或其它杂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豆腐再经卤制、炸卤、熏制、干燥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素火腿等。

豆制品行业主要种类

豆制品行业主要种类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豆制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豆制品食品生产的主要原辅料为大豆、糖、油、食盐、包装材料等,关联的上游行业主要为大豆种植业、调味品加工业、包装材料制造业。由于豆制食品制造过程中,以大豆为代表的原材料占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因此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对豆制品制造企业的日常运营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大豆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大豆质量的变化会影响豆制品的品质和口感,国产大豆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因此比进口大豆更适宜作为豆制食品的生产原料。

豆制品属于日常生活消费品,行业下游为经销商及商超系统、农贸市场、便利店等各类销售终端市场,最终面对终端消费者。近年来,我国各形态销售终端市场建设加快,商品流通市场蓬勃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稳步增长,有效地促进了豆制品行业的发展。

豆制品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豆制品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豆制品行业的发展

豆制品行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有利于上游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带动机械制造、包装运输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其发展历来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国务院、农业部、卫生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支持性政策,促进和保护豆制品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包括1996年实施的“大豆行动计划”、2001年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3年发布的《关于落实进一步扶持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2011年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发布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4年发布的《中国食品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等政策文件。

2、人口基数和居民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

我国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数量,为豆制品消费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环境下,近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消费能力提升明显。加之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为豆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3、公众对大豆营养价值的认识和健康消费理念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权威机构和豆制品企业对大豆营养价值宣传的增加,公众对豆制品的认可和消费也在逐步增加。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推荐消费者每天应该食用25g以上大豆蛋白以发挥其保健功能,豆制品的健康保健功效得到国际认可;专家建议每人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制品。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我国公众的健康饮食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倡导科学饮食和营养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热量的肉类食品消费,增加绿色健康素食消费,这无疑将促进公众对豆制食品的消费热情,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4、豆制品市场逐渐规范,行业有序发展

随着公众和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政府也加强了对豆制品行业的监管。各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联合管理、集中规范等多种形式和措施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豆制品市场日趋规范,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国家和地方监管部门的各项检验、抽查中,产品的抽检合格率均显著提高,确保了消费者对豆制品的信心,行业内部也得以公平竞争,有序健康发展。

5、技术进步有助于行业发展

国内豆制品制造机械及工艺水平提升,自动连续煮浆装置、全自动无菌豆浆灌装设备、智能豆腐干多功能生产流水线、新型UHT超高温灭菌工艺等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应用,我国豆制品行业的生产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效率得到了优化和提升,较大幅度地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增加了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真空包装、利乐包装、冷链配送等技术的应用延长了豆制品保质期,有效扩大了产品运输和销售半径,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品牌集中

在食品安全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优质名牌产品的购买意识普遍增强,信任度和依赖度进一步提高。未来,随着豆制品行业竞争的优胜劣汰,市场销售将逐步向优势品牌企业集中,将为品牌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

(二)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大豆是豆制食品制造的主要原材料,虽然豆制品生产主要采用的是国产大豆,但国内大豆消费量近80%依赖进口,国外大豆价格波动对国产大豆也不可避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内豆制食品制造行业。特别是受近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低迷,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给豆制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2、食品安全隐患

国内豆制食品制造产业集中度不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小型企业和小作坊仍占据市场的相当份额,甚至还有个别无证无照的黑加工作坊,该类企业食品安全监控能力有限,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若因个别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引发豆制品行业的信用危机,将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进入豆制品行业的主要障碍

1、市场准入壁垒

国家自2007年起全面实施《豆制品生产许可证(QS)》制度,此外经营豆制食品制造业需要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等国家食品安全、卫生产业政策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及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形成了一定市场准入壁垒。

2、销售渠道壁垒

豆制食品制造行业下游终端为消费者,基于产品消费特性,终端消费者较为分散,因此本行业主要通过经销商及大型商超零售机构进行产品销售。经销商培养及体系建设需要长期积累及大量资金投入,进入大型商超零售机构合格供应商体系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及长时间的考核。建立一套可为企业提供持续销售能力、有效的客户跟踪机制和优秀售后服务的经销商及商超零售渠道相结合的市场销售体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资金、资源投入,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有效壁垒。

此外,对于保质期较短的生鲜豆制品,控制和防止豆制品变质问题产生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豆制品的冷链销售管理,即生产企业和商超都要建立完善的冷链销售体系,在运输、仓储、销售整个流通链条中的各环节都要保证低温环境,防止断链,这对行业新进入者在资金和渠道建设方面均会形成障碍。

 3、技术壁垒

《国家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日趋严格的质量认证及政府监管体系,将逐渐淘汰生产规模较小、工艺设备落后的小型企业,并为后进入本行业者设置了较高的壁垒。

行业优势企业在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生产工艺、产品体系、专有技术等多方面积累了完善的技术经验及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提升行业技术门槛,为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技术难度。

4、品牌壁垒

伴随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理念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豆制品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质量、企业品牌投入,通过长时间的市场营销及品牌推广投入,部分企业在区域市场内已建立起品牌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客户认知度和品牌美誉度。新进入者建立一个新的品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及较长时间的积累,在品牌建立初期,新进入者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5、规模化生产壁垒

行业内优势企业已具备规模化生产优势,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分摊的单位人工成本及制造费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稳定、持续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企业合理规划原材料采购,有效提升生产计划规划效率,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新进入者在前期将面临较大的固定成本压力。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豆制品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豆制品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企业竞争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发展预测、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