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甜味剂行业概述
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或饮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一般情况下,甜味剂分为 天然甜味剂和 人工甜味剂;按营养价值来区分,分为 营养型甜味剂及 非营养型甜味剂,其中非营养型甜味剂不参与人体代谢,不提供热量,只提供甜度。此外,甜味剂还可按照甜度分类,分为 低甜度甜味剂和 高甜度甜味剂,其中高甜度甜味剂指的是甜度为蔗糖 30 倍以上的甜味剂。
甜味剂的分类
营养型 | 天然甜味剂 | 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麦芽糖 |
人工甜味剂 | 麦芽糖醇、乳糖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异麦芽糖醇、赤藓糖醇 | |
非营养型 | 人工甜味剂 | 糖精钠(糖精)、环己基氨基硝酸盐(甜蜜素)、天门冬县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 |
天然甜味剂 | 二氢查耳酮、甘草甜素、罗汉果提取液、甜叶菊苷、非洲竹芋甜素(索马甜)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食品安全局等机构对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此外,由于甜味剂的甜度普遍很高,食品中添加的剂量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甜味剂的摄取量远低于安全使用限量。以阿斯巴甜为例,假设一瓶 330ml 的汽水仅使用阿斯巴甜作为甜味来源,且按照我国法规规定的最大限量(0.6 克/千克)使用,一个体重 60 公斤的成人一天至少要喝超过 12罐这样的汽水才能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
非营养型人工甜味剂中,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的安全性较高;糖精、甜蜜素的安全性较低。第一代人工甜味剂糖精发明于 1879 年,经过几代的发展进化,人工甜味剂的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逐渐提高。糖精、甜蜜素因为其安全性问题,已逐渐退出甜味剂市场。目前我国仍允许生产销售这两种甜味剂,但对于这两种甜味剂的生产、运用有严格的把控。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纽甜等较新型甜味剂,经过长时间的毒理实验与观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安全性极高的甜味剂产品,已通过全球多家法规机构及国家的批准使用。
二、我国甜味剂市场发展现状
甜味剂产量逐年增长,甜味剂市场上升空间大。2015 年,我国甜味剂产量约15.4 万吨,较 2014 年提高 6.21%。2017年我国甜味剂产量达到16.8万吨,同比增长4%。2017 年全球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市场占比分别为 9%、1%;蔗糖、果葡糖浆仍为甜味配料市场的主流,分别占比 78%、12%;甜味剂的市场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人工合成甜味剂目前已有六代:从第一代糖精开始,人工合成甜味剂历经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等六次更新升级。第六代纽甜尚处于导入期,市场份额占比较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第三代甜味剂阿斯巴甜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但自被批准使用后便一直争议不断。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把阿斯巴甜描述为“研究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其安全性“毋庸置疑”,但2009至2013年FDA接获的不良反应投诉中,超过75%的副作用是由阿斯巴甜所引起。当消费者对阿斯巴甜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时,厂商和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进行干预,百事可乐在北美的“健怡”可乐中改用三氯蔗糖、委内瑞拉对于“零度”可乐的禁用即是佐证。
甜味剂代际更替并非简单的新一代完全替代老一代,由于新一代导入期相对较长,性能虽好但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市场上通常会出现两代甜味剂共存占据大部分份额的情况。
第四代甜味剂安赛蜜食用进入人体后不代谢、不积蓄,100%以原形物质从尿中排出体外,是目前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好的甜味剂之一。当浓度较高时,糖精、甜蜜素及安赛蜜三种甜味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味,通常只能在低端食品中单独使用或在中高端食品中作为复配甜味剂使用,而糖精和甜蜜素因口感难以调和及安全问题正逐渐退出市场,安赛蜜趁机逐步占据中低端甜味剂市场。
第四代甜味剂安赛蜜呈寡头垄断格局。目前安赛蜜在全球主要有4家生产企业:金禾实业(12000吨)、苏州浩波(6000吨)、北京维多(1500吨)、德国Nutrinova(3000吨),合计占全球产能约90%。第二大厂家苏州浩波面临破产重组或搬迁,现金流较差下产量极不稳定,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第五代甜味剂三氯蔗糖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被誉为“近乎完美”的甜味剂。阿斯巴甜与三氯蔗糖口味自然,常与安赛蜜、果葡糖浆等混合复配得到需要的甜味,消费者对于阿斯巴甜的排斥使得厂商更多地使用三氯蔗糖。2017 年全球三氯蔗糖产能约为 1.8 万吨/年,生产企业除了英国泰莱以外,大部分为中国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健康功能性甜味剂需求升温
肥胖症、糖尿病症患者增多,带动国内健康功能性甜味剂市场需求升温。根据央视财经 2017 年 5 月 12 日《第一财经》报道,我国超重人数约有两亿,达到肥胖程度的超过 9000 万,据1996年的资料,我国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分别占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2%和4.8%,亦即血糖不正常人口接近1亿。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位居全球第一。预计2025年将达到3.8亿。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此外,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7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 25%,多盐、多油、多糖、少运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2017 年 7 月 1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倡导了“三减三健”的健康生活方式。人工甜味剂无热量、不引起血糖升高等特点无疑将在人们所倡导的“少糖”生活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低脂、低卡消费趋势延续,健康化将持续成为国民消费的关注点之一。根据英敏特 Mintel 的 2017 年抽样数据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对于食品包装上的脂肪含量、含糖量关注较高,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脂肪含量及含糖量消费人群超过 80%。此外, 2016 年线上零食品类的销售额占整体食品的30%,位列第一,并逐年小幅上涨。其中,高糖类零食增长态势放缓,低脂零食尽管体量较小,确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低脂类饼干膨化点心食品的占比逐年提升。此外,三四线城市健康零食的消费增长率已超过一二线城市,体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8 年 7 月 17 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其中强调了科学使用甜味剂所带来的好处,以及肯定了食品甜味剂的安全性。
甜味剂能赋予食品或饮料甜味,其中人工甜味剂具有甜度高、热量低、安全性好等优势。三氯蔗糖、安赛蜜等主要人工甜味剂的产能集中在中国,由于投资、环保等门槛阻碍,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良好。目前,蔗糖、果葡糖浆等天然甜味剂仍是市场的主流,人工甜味剂具备无热量、不引起血糖升高等特点,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低脂、低卡消费趋势延续,人工甜味剂市场有望大幅增长。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甜味剂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甜味剂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