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亟需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共交通体系

  一、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公共交通又称“公共运输”。指由通道、交通工具、站点设施等物理要素构成交通服务的运输方式。广义上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狭义上指城市(乡)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渡轮、索道等交通方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将我国已有及将来可能会有的公交工具根据交通工具的走行方式分为四大基本类型:
  1、城市道路公共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车系统、无轨电车系统、出租汽车等;
  2、城市轨道公共客运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市域快速轨道等钢轮钢轨系统,单轨、导轨等胶轮导轨系统,磁浮列车系统等;
  3、城市水上公共客运交通,包括客轮渡系统等;
  4、城市其他公共交通类型,包括架空索道和缆车系统等。
  “公交优先”战被很多人理解为公共汽车交通,即传统意义上的公交车。我国公共交发展种类繁杂,在步时期已拥有电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但因为地域发展差异,只有极个别城市开通运营线路。1994年我国公共交通客运量已初显成效,但各个交通工具运量之间发展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回顾国内外公共交通发历史“公交优先”口号在去国次提出时并未有严格概念界定,只是迫于交通压力,维持城市正常运转而实行的广义范围下公共交通发属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所有有利于城市发展、减少交通阻塞的新型出行观念。
  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被放在前发重要的位置,环境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共识,降污排是现阶段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绿色出行”理念再度成为建设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低碳发展、生态保护起人们关注,大力改革和创断中国通输业,减少废气物排放,将制度制的作为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创新公共交通发展方式是缓解交通污染的最有力措施。
在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公共交通运行体制的改革,希望能提高城市公共出行的效率和舒适度,从市政管理角度完善政府公共交通供给和运营现状。2017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79.59万公里,同比增长9.12%,客运总量为847.06亿人次。
2010-2017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0-2017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绿色出行”理念的提出,我国城市公共汽车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10至2017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汽车数量从38.32万辆增长到58.34万辆。
2010-2017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汽车数量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中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承载量庞大,2017年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达到79.13万公里,同比增长9.05%。截止2017年底,我国公共汽、电车的运营数量为55.48万辆。但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近年来一直在减少,2017年客运总量为662.76亿人次。
2010-2017年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0-2017年我国公共汽、电车运营数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0-2017年我国城市年末公交汽车(电)车客运总量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城市化与机动化进程的加速,公共交通也出现了不能适应群众出行需求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公交车仍然是公共交通工具中的主体,同时将建设重点逐渐转移到轨道交通上来。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2017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为4570.4公里,同比增长22.61%。截止2017年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数为28617辆,客运总量达到184.3亿人次。
2010-2017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0-2017年我国城市年末轨道交通运营数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0-2017年我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总量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1)城市公交缺乏竞争力
  近30年来,我国各城市一直在不断研究公交优先发展的问题,试图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与管理运营等方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例如,北京在1997年就率先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公交优先车道;上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以公交优先为政策导向,发展轨道交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又把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作为贯彻公交优先的方针;深圳在1997年也开始进行公交专用道的建设。而从2011年开始,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提出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启动“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这也标志着我国已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从交通发展战略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尽管有多项政策引导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但是公交优先未能真正有效落实,地面公交“老大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如公交准点率问题、公交专用道问题、公交场站问题与公交票制问题等。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对于公交系统的投资主要面向轨道交通。截至2017年,中国内地已有3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而已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超过50个,多数城市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目标,希望通过建设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来吸引公交客流,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城市承担的公共交通客运比例已超过了50%。而地面常规公交虽然公交线路和运营车辆数在增加,但其客流和分担率都在持续下降。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正处在机动化水平高速增长的阶段,以北京为例,其在过去的10年里,私家车保有量增长了一倍以上;与此同时,公交车的运营数量却只增加了约17%。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来抑制小汽车过快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城市公交系统在与小汽车的竞争中并没有优势。另外,伴随着共享经济出现的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也对常规公交客流造成了巨大冲击。网约车由于服务质量高、可达性强,迅速吸引了一部分公交客流。而共享单车由于使用方便,出行时间可预测性强,且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因此本用来解决公交出行过程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共享单车也分担了一部分公交客流。
  (2)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标准不合理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早已在我国城市和交通规划从业者中形成共识,但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许多城市都试图通过增加公交系统基础设施的投入来改善公交服务水平,这是因为我国公交发展的评价体系多以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相关数据作为量化标准。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公交都市考核指标体系》就明确提出了20个考核指标、10个参考指标和3个特色指标。其中,关于针对用户服务的只有包括可靠性、运营速度、拥挤度和满意度在内的4项指标。指标体系总体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结构上呈现从规划实施到运营管理、再到用户服务的“倒金字塔”型。反观国外对于公交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编写的《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手册》,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定义为“从乘客角度出发,通过客观测量或主观感知所得出的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整体评价”。《手册》将公交服务的可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视为居民出行是否选择公交的关键因素。而德
  国交通企业联盟则将乘客出行过程中出发点到目的地之间的全过程出行时间作为衡量公交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其对于公交系统的连接性也做了明确定义,强调了各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这种指标体系下的公共交通规划与发展最终以建设公交相关基础设施为导向,如增加公交运营车辆和线路、加大新能源车使用比例、增加公交专用道等,但公交吸引力的增加却不如预期。这是因为通过公交分担率来评价公交服务水平,仅能判断实际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但是对于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关键因素,如可靠性、舒适性、可达性与经济性等缺乏明确判定标准,而这才是乘客所关心的公交服务水平的核心。
  (3)公交服务无法完全满足现阶段的出行需求
  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家庭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生育二胎家庭的出行对于出行方便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更高。而目前的公交服务针对这类有特殊需求的家庭考虑较少,低地板公交车比例明显不足,且缺乏婴儿车停放空间,这也导致了生育二胎家庭倾向于购买私家车出行。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导致居民出行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从以通勤为主的简单出行链向多目的复杂出行链转变。当通勤者需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会在上下班途中安排更多的日常购物活动。而公共交通在简单出行链中会相对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而在复杂出行链中占比较低。这也说明我国公交服务对于居民出行全过程的关注还不够,当以通勤为主的简单出行链之间需要与其他出行目的进行衔接时,出行者会减少公共交通的使用。
  随着出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方便,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居民出行的选择往往易受到各种交通信息的影响,如出行路径、拥堵程度、出行时间、出行费用与换乘信息等。而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不能有效地传递出行信息,出行者在进行交通方式选择时,并不能提前获取诸如公交等候时间、到站及发车时刻、站间运行时间、换乘距离等相关信息,公共交通出行者进行的出行决策往往依赖于出行经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交出行的不确定性,使得出行者对公交的依赖性降低。而由于私家车出行信息服务的不断完善,居民使用私家车出行往往能从第三方地图软件和导航平台十分便捷地获取实时出行时间及出行路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私家车出行比公交出行更为可靠,这也大大降低了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相比的吸引力。
  另外,公共交通对于“门到门”出行全过程的服务水平依然较低。从运行速度看,地铁“门到门”的平均速度为13.7km/h,地面公交“门到门”的平均速度为10.3km/h,这与自行车的骑行速度大致相当。这是因为公交出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换乘和等候时间,以上海为例,地铁和公交的平均换乘时间约为11分钟,这也说明城市公交的连接性较差,公交优先仅考虑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速度,缩短在车上的旅行时间,而对于乘客所关心的全过程出行时间则考虑不足。
  四、我国公共交通发展趋势
  (1)智能交通系统
  时下,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高,想要公共交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运用全球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各种智能公交技术系统将公交车辆到站动态信息、停车动态信息等提供给乘客,从而实现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的高度智能化,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
  (2)发展快速公共交通体系
  BRT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公共客运系统。作为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式,BRT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可以实现快捷、准时、舒适、安全的服务。
  (3)城市无缝换乘枢纽的建设
  对于乘客而言,单一的交通站点在时间上与换乘上都会有很大的麻烦;对于城市而言,单一的交通站点在整体上的运输效率偏低。如果建立无缝换乘的大型交通枢纽,不仅可以将各种交通方式衔接在一起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又可以将城市交通与外界交通加以衔接,一举多得。
  (4)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强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以最少的社会成本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将明显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本文采编:CY340

推荐报告

2013-2017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13-2017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2011-2012年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概况,2012年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13-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