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发展分析,应加强技术创新打开高端产品市场「图」

  一、电力联接产品行业概述
  电力联接产品是指是连接和组合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装置,起到传递机械负荷、电气负荷及某种防护作用的各类产品。电力联接产品行业是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中的电气连接产品制造业。电子元器件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以研究、开发和生产电子产品基础元件、器件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发展空间广阔,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
  电力联接产品种类较多,其上游的原料产品主要包括塑料、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电力联接产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产品。下游主要应用于我国的机械工业、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交通、水处理等行业。
电力联接产品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电力联接产品行业现状
  全球电力联接产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有望达到600亿美元。经过多年发展,电力联接产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总体市场规模基本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电力联接产品的全球市场规模已由2009年的343.90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541.64亿美元。2015年,受汇率、全球经济放缓等影响,全球电力联接产品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为520.50亿美元。2017年,凭借着下游数据通信、电脑及周边、消费电子、汽车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全球电力联接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达到569.3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电力联接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美元。
2013-2017年全球电力联接产品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和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制造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发展。中国在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但在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了突破,更在一些新兴产业中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速,制造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关键点。新的装备需求、新的消费需求、新的民生需求、新的国家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面向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电力联接产品将在规模和深度上持续快速发展。
  2013年我国电力联接行业销售收入为967.44亿元,到2017年增长到了1399.78亿元左右。
2013-2017年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销售收入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通信、电脑、消费电子等电力联接产品下游产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使得中国电力联接产品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电力联接产品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截止2017年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110.8亿元。
2013-2017年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生产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同时,在不同的产品细分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市场化特征与竞争格局。一方面,在低端产品领域技术多已成熟且门槛较低,国内厂商可以凭借劳动力成本低等要素资源优势加入该市场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由于该类产品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企业尚未在该等领域形成规模优势,国外厂商诸如菲尼克斯、魏德米勒等知名企业占据高端连接器件市场的份额较高。受益于沿海地带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高,西部及内陆地区联接产品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2017年中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电力联接产品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有以下特征:国有企业规模大,受政策影响较大,但其管理人员对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关注度不够;外资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规模较大,生产技术雄厚,最重视技术方面的建设;民营企业成立的历史不长,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在产品的成熟度和品牌知名度方面仍旧很难与历史悠久的国际知名品牌抗衡,但是民营企业数量多,前进动力强,是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成长的发动机;总体看来,随着新技术的崛起,新材料的介入,所有企业对行业新技术的追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7年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企业类型占比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我国电力联接产品的发展以及世界产业链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国内电力联接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不断发展,也逐渐走出国门,在世界电力联接产品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2017年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行业进口金额155.39亿美元,出口金额为138.36亿美元。出口数量为242.34亿个,进口数量为304.48亿个。
2016-2018年1月份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进出口数量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2018年1月份我国电力联接产品进出口金额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我国电力联接产品发展趋势及机遇分析
  1、技术发展趋势
  电力联接产品的“微型化”、“高速移动化”和智慧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微型化是指连接器中心间距更小,由于很多产品面对更小和轻便的发展,针对间距和外观大小,高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产品的要求就会更加精密高速移动化是指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网络化技术要求信号传输的时标速率达兆赫频段,脉冲时间达到亚毫秒,因此要求有高速传输连接器。智慧化是为适应毫米波技术发展,射频同轴连接器均已进入毫米波工作频段。
  随着我国十大产业振兴政策的逐渐落实和深化,联接产品的需用量和应用领域将在巩固中继续扩大拓展。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的投入使用,科学的生产流程和品质控制方法将极大提高联接产品的品质与寿命,我国联接产品产业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步伐将逐渐加快。
  新技术的成群崛起,将促进不同原理、不同性能、不同结构和用途的各类联接产品竞相发展。在科技进步、需求牵引以及敏感、功能材料发展的推动下,特种联接产品,如温度、射频、高压、高绝缘、低热电势以及非电量控制等联接产品的性能将日益完善。
  今后,小型密封联接市场开发的重点是与IC兼容的TO-5继电器和1/2晶体罩继电器。军用继电器将加速向工业/商业化转移。通用继电器市场继续向小型、薄型和塑封方向发展。小型印制板用继电器仍将是通用继电器市场发展的主流产品,固体继电器将更趋广泛,价格将继续下降,并向高可靠、小体积、高抗浪涌电流冲击和抗干扰性靠拢。舌簧继电器市场将继续扩大。
  2、行业发展机遇
  全球高端电力联接产品制造业将逐渐往中国转移。全球制造业转移路径:美国→日本→亚太→中国→东南亚。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就是高端国不断把本国制造成本高的中低端产业转移到具备基础条件的次级国,通过这样的链条一级一级的传递下去。次级国取得先进国的技术和资金,不但可以扩大就业,也可以提高本国的消费,反而促进了市场的扩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因为人力成本低、当地政府补助、有了一定生产技术基础等利好条件,世界制造业在2000年左右大规模进入中国,国内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世界工厂”,然而之前国内的制造业大多数集中在“中低端”制造业,未来几年国内高端制造业将成为主流。
  四、未来我国电力联接产品市场发展方向
  我国生产的连接器主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连机器占有率比较低,但需求增速较快。目前我国连接器发展正处于生产到创造的过渡时期,对高端连接器,特别是汽车、电信与数据通信、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工业、军工航空等领域需求巨大,使得高端连接器市场快速增长。
  台湾高端电力联接产品企业兴起历史:在制造中心温床中快速成长。随着1975年左右,世界制造中心从日本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台湾地区的电力联接产品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九十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一大批电力联接产品生产厂商,2000年前后电力联接产品厂商纷纷上市,借助资本市场来带动企业自身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台湾厂商中的台湾鸿海凭借成本低廉、快速交货和弹性生产等优势,其销售额在全球排名逐年攀升,从1998年开始进入全球十大电力联接产品厂商之列。在2001年,全球电力联接产品行业百强企业中亚太地区企业仅有5家,而到2006年,全球电力联接产品行业百强企业中,亚太地区企业暴增至37家,其中台湾企业就有34家。通过不到3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极具竞争力的电力联接产品厂商之一。
  复制台湾发展模式,中国大陆电力联接产品企业将逐步从中低端往高端过渡。大陆中低端世界工厂已成为过去,国内电力联接产品企业正在复制台湾发展模式。2006年,全球电力联接产品前19强中亚太企业仅3家,包括2家韩国企业和1家台湾企业,没有中国大陆企业;而到了2014年,前19强中亚太企业有5家,包括3家台湾企业和2家韩国企业,但此时大陆企业已经有三家公司:立讯精密、中航光电、得润电子,也进入了世界19强,由此看出,中国大陆企业正在迅速取代亚太企业特别是台湾企业的位置,世界高端电力联接产品制造中心将从亚太企业逐渐往中国大陆企业过渡。
本文采编:CY340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力联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力联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电力联接行业运行分析、行业经营情况、进出口贸易、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区域分析、竞争格局、优势企业分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