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中国林业行业未来趋势预测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林业
分享:
复制链接

2018-2024年中国林业行业未来趋势预测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发布时间:2018-05-17
¥ 9000 ¥12000
  • 353402
  • 华经产业研究院
  • 400-700-0142 010-80392465
  • kf@huaon.com
  • 下载订购协议 下载PDF目录

报告目录

第一章林业相关阐述

1.1 林业产业的概念界定

1.1.1 林业产业的含义

1.1.2 林业产业分类

1.2 林业产业的特征

1.2.1 生产周期长

1.2.2 生产风险大

1.2.3 生产外部性高

1.2.4 生产经营受限制大

1.2.5 行业经济结构影响大

1.3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1.3.1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念

1.3.2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征

第二章2015-2017年全球林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2.1 全球林业发展综合状况

2.1.1 全球林业发展热点

2.1.2 全球人工林发展分析

2.1.3 全球木材产量增长态势

2.1.4 全球工程木材需求状况

2.1.5 全球林权改革的阻碍

2.1.6 林业可持续发展经验

2.1.7 全球林业发展趋势分析

2.1.8 2050年全球林业展望

2.2 欧洲国家林业分析及经验借鉴

2.2.1 欧洲林业发展行动计划

2.2.2 德国

2.2.3 法国

2.2.4 英国

2.2.5 芬兰

2.2.6 奥地利

2.2.7 匈牙利

2.2.8 俄罗斯

2.3 北美洲国家林业发展分析

2.3.1 北美洲林业发展现状

2.3.2 美国

2.3.3 加拿大

2.3.4 墨西哥

2.4 亚洲国家林业发展状况

2.4.1 日本

2.4.2 韩国

2.4.3 印度

2.4.4 越南

2.5 非洲国家林业现状解析

2.5.1 西非国家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区域性计划

2.5.2 利比里亚

2.5.3 埃及

2.6 大洋洲国家林业的发展

2.6.1 澳大利亚

2.6.2 新西兰

2.7 拉丁美洲国家林业发展分析

2.7.1 巴西

2.7.2 阿根廷

2.7.3 秘鲁

2.7.4 智利

2.7.5 厄瓜多尔

第三章中国林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3.1.2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3.1.3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3.1.4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1.5 经济结构转型方向

3.1.6 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体系

3.2.2 林业设施保护相关政策

3.2.3 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3.2.4 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

3.2.5 智慧林业建设全面推进

3.2.6 全面推进林业法治建设

3.3 社会环境

3.3.1 人口数量及结构

3.3.2 城镇化发展进程

3.3.3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

3.3.4 中国国土绿化状况

第四章中国林业改革分析

4.1 我国林业改革综述

4.1.1 林业改革的必要性

4.1.2 林业改革发展环境

4.1.3 林业改革成效显著

4.1.4 国有林业改革方案

4.1.5 集体林权改革现状

4.1.6 林业改革未来路径

4.2 林业改革与基层林业组织建设

4.2.1 林业基层组织职能弱化

4.2.2 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政策

4.2.3 林业站职能发挥制约因素

4.2.4 基层林业站职能改革建议

4.3 林业股份合作发展分析

4.3.1 林业股份合作的内涵及性质

4.3.2 林业股份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4.3.3 林业股份合作的特点和类型

4.3.4 林业股份合作的运行特征

4.3.5 林业股份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 我国林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4.4.1 我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4.4.2 深化我国集体林业产权改革路径的策略

第五章2015-2017年中国林业发展深度解析

5.1 我国林业资源状况分析

5.1.1 我国林业资源现状

5.1.2 林业资源保护成就

5.1.3 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

5.1.4 林业资源问题解决措施

5.2 中国林业发展综合分析

5.2.1 产业发展进程

5.2.2 产业发展意义

5.2.3 产业结构分析

5.2.4 产业供给分析

5.3 2015-2017年中国林业运行状况

5.3.1 营造林总体状况

5.3.2 林业产业总产值

5.3.3 林业重点工程状况

5.3.4 主要产品市场价格

5.3.5 林业灾害防控形势

5.3.6 发展困境与挑战

5.3.7 可持续发展对策

5.4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分析

5.4.1 实现林业产业化是必然趋势

5.4.2 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原则

5.4.3 推动林业产业化的策略

第六章2015-2017年中国林业信息化与智慧林业发展分析

6.1 2015-2017年林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6.1.1 林业信息化的概述

6.1.2 全国林业信息化率水平

6.1.3 信息经济与林业信息化

6.1.4 林业信息化发展提速

6.1.5 信息化助力林业治理

6.1.6 林业应用二维码技术

6.1.7 林业信息化对策分析

6.1.8 2017年林业信息化工作要点

6.2 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现状

6.2.1 国外林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

6.2.2 我国林业信息化标准探析

6.2.3 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进展

6.2.4 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问题

6.2.5 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展望

6.3 区域林业信息化发展动态分析

6.3.1 吉林逐步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

6.3.2 山西借力互联网促进林业管理

6.3.3 安徽出台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6.3.4 山东推进“互联网+现代林业”

6.3.5 四川逐步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

6.3.6 浙江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发布

6.3.7 广西林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6.4 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

6.4.1 总体思路

6.4.2 建设目标

6.4.3 重点工程

6.4.4 保障措施

6.5 智慧林业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6.5.1 智慧林业内涵及特征

6.5.2 智慧林业产生背景

6.5.3 智慧林业关系分析

6.5.4 智慧林业技术应用

6.5.5 智慧林业的新观念

6.6 我国智慧林业发展总况

6.6.1 林业信息化迈入“智慧林业”

6.6.2 智慧林业发展阶段分析

6.6.3 智慧林业发展进程分析

6.6.4 我国智慧林业状况阐述

6.6.5 我国加速建设“智慧林业”

6.6.6 中国智慧林业SWOT分析

6.7 我国智慧林业总体发展思路

6.7.1 智慧林业战略定位

6.7.2 智慧林业基本思路

6.7.3 智慧林业基本原则

6.7.4 智慧林业建设目标

6.7.5 智慧林业总体架构

6.8 我国智慧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6.8.1 加快建设智慧林业立体感知体系

6.8.2 大力提升智慧林业管理协同水平

6.8.3 有效构建智慧林业生态价值体系

6.8.4 全面完善智慧林业民生服务体系

6.8.5 大力构建智慧林业标准及管理体系

6.9 我国智慧林业的推进策略

6.9.1 智慧林业推进路线

6.9.2 智慧林业发展对策

6.9.3 智慧林业建设路径

6.9.4 智慧林业保障措施

第七章2015-2017年生态林业发展分析

7.1 生态林业相关概述

7.1.1 生态林业的理论概念

7.1.2 生态林业的功能分析

7.1.3 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

7.2 生态林业建设分析

7.2.1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7.2.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7.2.3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7.2.4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方向

7.2.5 生态林业建设的金融支持

7.3 地区生态林业发展进程分析

7.3.1 山西省

7.3.2 甘肃省临夏州

7.3.3 甘肃省天祝县

7.3.4 河南省南阳市

7.3.5 山东省淄川区

7.3.6 四川省达州市

7.3.7 湖北省鄂州市

7.4 我国生态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4.1 我国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障碍

7.4.2 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瓶颈

7.4.3 我国生态林业管理中的不足

7.4.4 生态林业建设的技术推广问题

7.5 我国生态林业发展策略

7.5.1 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途径

7.5.2 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建议

7.5.3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7.5.4 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

7.5.5 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的改良措施

7.5.6 生态林业建设的技术推广对策

7.6 我国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7.6.1 新时期生态林业建设内容

7.6.2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7.6.3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元化建设

7.6.4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7.6.5 生态林业整体化与功能化建设

7.6.6 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第八章2015-2017年其他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分析

8.1 循环林业

8.1.1 循环林业的内涵与特征

8.1.2 构建循环林业的原则及形式

8.1.3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8.1.4 林业循环经济标准建设分析

8.1.5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8.2 多功能林业

8.2.1 多功能林业的概念

8.2.2 多功能林业发展的目的与原则

8.2.3 选择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条件

8.2.4 多功能基层生态林业发展分析

8.2.5 国外多功能林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8.2.6 我国多功能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2.7 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8.3 民生林业

8.3.1 发展民生林业的内涵及要求

8.3.2 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融合发展

8.3.3 民生林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发布

8.3.4 民生林业发展的积极应对策略

第九章2015-2017年中国各地区林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竞争力提升策略

9.1 华北地区

9.1.1 北京市

9.1.2 天津市

9.1.3 河北省

9.1.4 山西省

9.1.5 内蒙古自治区

9.2 东北地区

9.2.1 辽宁省

9.2.2 吉林省

9.2.3 黑龙江省

9.3 华东地区

9.3.1 江苏省

9.3.2 浙江省

9.3.3 安徽省

9.3.4 江西省

9.3.5 山东省

9.4 华南地区

9.4.1 广东省

9.4.2 广西省

9.4.3 海南省

9.5 华中地区

9.5.1 河南省

9.5.2 湖南省

9.5.3 湖北省

9.6 西南地区

9.6.1 重庆市

9.6.2 四川省

9.6.3 贵州省

9.6.4 云南省

9.6.5 西藏自治区

9.7 西北地区

9.7.1 陕西省

9.7.2 甘肃省

9.7.3 青海省

9.7.4 宁夏回族自治区

9.7.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8 区域林业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9.8.1 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9.8.2 区域林业竞争力协调发展

9.8.3 不同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第十章2015-2017年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10.1 林业碳汇相关阐述

10.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0.1.2 碳汇林业的生态内涵

10.1.3 森林碳汇的经济属性

10.1.4 自愿碳汇交易体系分析

10.1.5 国际碳市场发展回顾

10.1.6 国际林业碳汇经验借鉴

10.1.7 林业碳汇的相关思考

10.1.8 影响林业碳汇需求的因素

10.2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要素分析

10.2.1 市场交易主体

10.2.2 市场交易客体

10.2.3 其他市场参与者

10.3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机制分析

10.3.1 市场供求机制

10.3.2 市场价格机制

10.3.3 市场风险机制

10.3.4 市场融资机制

10.3.5 市场竞争机制

10.4 2015-2017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0.4.1 林业碳汇资源历史变化分析

10.4.2 林业碳汇市场相关政策分析

10.4.3 林业碳汇项目的储备与开发

10.4.4 山西省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10.4.5 吉林省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10.4.6 江西省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10.4.7 福建省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10.4.8 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供求预测

10.5 中国林业增汇减排问题分析

10.5.1 林业增汇减排的途径

10.5.2 林业活动与增汇减排

10.5.3 林业增汇减排的问题

10.5.4 林业增汇减排的思考

10.6 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分析

10.6.1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性质

10.6.2 林业碳汇交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10.6.3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指导意见发布

10.6.4 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10.6.5 林业碳汇交易主体法律权益保障

10.7 中国林业碳汇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10.7.1 林业碳汇交易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10.7.2 忽视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0.7.3 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不协调

10.7.4 缺乏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10.7.5 缺乏发展所需人才和科技

10.8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的策略

10.8.1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对策

10.8.2 推进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发展的思路

10.8.3 促进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运行的建议

第十一章2015-2017年中国林产品贸易市场分析

11.1 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市场剖析

11.1.1 全球林产业贸易特征

11.1.2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

11.1.3 未来对外贸易发展方向

11.1.4 林业对外贸易变化趋势

11.2 2015-2017年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11.2.1 中国樟木原木进出口数据分析

11.2.2 中国红木原木进出口数据分析

11.2.3 中国水曲柳原木进出口数据分析

11.2.4 中国栎木(橡木)原木进出口数据分析

11.2.5 中国山毛榉木原木进出口数据分析

11.2.6 中国楠木原木进出口数据分析

11.3 我国林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11.3.1 林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困境

11.3.2 促进林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1.4 中国林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及趋势分析

11.4.1 绿色贸易壁垒状况

11.4.2 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形式

11.4.3 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11.4.4 绿色壁垒应对措施

11.4.5 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12.1 国外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及启示

12.1.1 可持续发展共同特性

12.1.2 可持续发展经验借鉴

12.2 我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

12.2.1 国有林业企业产值分析

12.2.2 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2.3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12.3.1 优势(Strengths)

12.3.2 劣势(Weakness)

12.3.3 机会(Opportunities)

12.3.4 威胁(Treats)

12.3.5 SWOT矩阵分析

12.4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对策建议

12.4.1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12.4.2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第十三章2015-2017年中国林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及经营状况

13.1 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13.1.1 企业发展概况

13.1.2 经营效益分析

13.1.3 业务经营分析

13.1.4 财务状况分析

13.1.5 未来前景展望

13.2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2.1 企业发展概况

13.2.2 经营效益分析

13.2.3 业务经营分析

13.2.4 财务状况分析

13.2.5 未来前景展望

13.3 中福海峡(平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3.3.1 企业发展概况

13.3.2 经营效益分析

13.3.3 业务经营分析

13.3.4 财务状况分析

13.3.5 未来前景展望

13.4 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13.4.1 企业发展概况

13.4.2 经营效益分析

13.4.3 业务经营分析

13.4.4 财务状况分析

13.4.5 未来前景展望

13.5 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13.5.1 企业发展概况

13.5.2 经营效益分析

13.5.3 业务经营分析

13.5.4 财务状况分析

13.5.5 未来前景展望

13.6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6.1 企业发展概况

13.6.2 经营效益分析

13.6.3 业务经营分析

13.6.4 财务状况分析

13.6.5 未来前景展望

13.7 四川升达林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3.7.1 企业发展概况

13.7.2 经营效益分析

13.7.3 业务经营分析

13.7.4 财务状况分析

13.7.5 未来前景展望

13.8 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13.8.1 盈利能力分析

13.8.2 成长能力分析

13.8.3 营运能力分析

13.8.4 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四章中国林业产业链分析

14.1 林业产业链概况

14.1.1 产业链和林业产业链概述

14.1.2 林业产业链的内涵界定

14.2 我国林业产业链分析

14.2.1 上游环节

14.2.2 中游环节

14.2.3 下游环节

14.3 我国低碳林业产业链探析

14.3.1 低碳林业产业链的产生及内涵

14.3.2 低碳型林业产业链的基本特征

14.3.3 建设低碳林业产业链的必要性

14.3.4 建设低碳林业产业链的策略

14.4 造林及森林旅游产业链分析

14.4.1 林业促进低碳发展

14.4.2 造林概况

14.4.3 造林产业链

14.4.4 森林旅游产业链

14.5 我国林业产业链发展建议

14.5.1 扶持产业链上游

14.5.2 整合产业链中游

14.5.3 开拓产业链下游

14.6 我国林业产业链多维拓展思路剖析

14.6.1 产业链拓展维度确定

14.6.2 四面体多维静态拓展模型

14.6.3 蛛网多维动态拓展模型

第十五章2015-2017年中国林业投融资分析

15.1 林业投资项目的特点

15.1.1 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

15.1.2 项目周期长

15.1.3 外界影响因素多

15.1.4 项目自身复杂

15.2 我国林业项目投融资模式分析

15.2.1 林业投融资模式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5.2.2 现有林业投融资模式及其特征分析

15.2.3 林业PPP投融资模式分析

15.2.4 投融资模式创新基本思路及具体内容

15.2.5 林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5.2.6 林业合作组织在林业融资中的应用分析

15.3 国内林业投资情况分析

15.3.1 国内林业投资综述

15.3.2 国内林业投资总额

15.3.3 林业工作站投资情况

15.3.4 森林公园投资情况

15.3.5 东、中、西部投资情况

15.4 我国政府林业投资与森林资源发展探析

15.4.1 政府对林业投资的必要性

15.4.2 政府对林业投资结构分析

15.4.3 森林资源变化状况分析

15.4.4 国家投资与森林资源发展关系

15.4.5 我国政府对林业投资的建议

15.5 我国林业利用外资状况分析

15.5.1 中国林业引入外资的历程

15.5.2 中国林业利用外资的形式

15.5.3 中国林业利用外资情况分析

15.5.4 提高林业外资使用效率的建议

15.6 我国林业项目投资机会分析

15.6.1 林业资源整合带来机会

15.6.2 政府政策扶持带来投资机会

15.6.3 “美丽中国概念”带来投资机会

15.6.4 碳汇交易带来投资机会

15.6.5 智慧林业带来投资机会

15.6.6 “一带一路”带来投资机会

15.7 我国林业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及特点

15.7.1 自然风险

15.7.2 政策风险

15.7.3 技术风险

15.7.4 社会风险

15.7.5 管理风险

15.7.6 项目风险的特点

第十六章2018-2024年中国林业发展前景趋势及规划解析(AK LT)

16.1 中国林业发展前景趋势

16.1.1 2017年林业发展要点

16.1.2 “十三五”林业发展机遇

16.1.3 我国林木业发展趋势

16.1.4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方向

16.2 2018-2024年中国林业发展预测分析

16.2.1 中国林业发展因素分析

16.2.2 2018-2024年中国林业总产值预测

16.2.3 2018-2024年中国全部林业投资完成额预测

16.3 中国林业发展规划

16.3.1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16.3.2 自然资源旅游发展规划

16.3.3 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16.3.4 林业产业信用体系建设

16.3.5 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6.3.6 全国森林经营规划

16.3.7 全国造林绿化规划

16.3.8 林业科技创新规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林业产业体系构成表

图表2 奥地利生产林林道长度和密度

图表3 加拿大主要木材产品出口额统计

图表4 加拿大木材产品对华贸易

图表5 加拿大对全球认证森林的贡献

图表6 最新的加拿大林地认证情况

图表7 墨西哥土地所有上限

图表8 2015-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图表9 2017年中国经济主要统计数据

图表10 2011-2017年全国粮食产量

更多图表见正文……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判,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数据来源

本公司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一手资料来源于我司调研部门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采访对象涉及企业CEO、营销总监、高管、技术负责人、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相关投资机构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二手信息渠道涉及SEC、公司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WIND数据库、CEIC数据库、国研网、BvD ORBIS ASIA PACIFIC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售后服务

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您的反馈均1个工作日内快速回应,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版权提示

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权威引用

  • 中国证券网
  • 中金在线网
  • 中国日报网LOGO
  • 央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东方财富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和讯网
  • 网易新闻
  • 腾讯网
  • 新浪网

典型客户

咨询服务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