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需求呈刚性

  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目前在营养学上没有替代品。维生素主要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行业,下游敏感度低,即使近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乐观,维生素需求依然不减,我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数量也一再攀升。

  2016年年初开始,国内养殖业回暖带动饲料需求增长,2016年全年饲料产量达到2.09亿吨,同比增长4.5%。2017年1-7月,我国饲料产量达到1.7亿吨,同比增长5.7%。饲料行业逐步摆脱低谷开始稳定增长,为维生素行业的需求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供给端收紧

  从供给端看,环保政策趋严对高污染的维生素工业意味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开始。一方面,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行业供给端逐渐减少,供需关系将由产能过剩转为紧平衡,甚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小产能出清将使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的溢价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趋严的双重压力下,维生素产能、产量有所下降。

  (三)价格上升

  维生素下游超过70%用于饲料添加剂,但在饲料总成本中仅占1%-2%,需求刚性叠加成本占比低,使维生素下游企业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而环保核查力度趋严,部分企业被停产或限产,推高了维生素类原料药价格。2017年,受益于维生素产品价格的上涨,许多维生素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

  (四)集中度提升

  在当前环保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国内原料药企业淘汰赛正在加速。治污成本逐渐提升,部分中小药企对环保整治投入不足,导致不达标被限产或停产。其中,没有能力升级环保设备的中小型企业将最早被淘汰,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二、不利因素

  (一)产品集中在中低端,产能普遍过剩

  在我国维生素出口的早期阶段,国内维生素厂商快速扩大产能、通过较低的价格抢夺国外厂商的份额,并取得较好业绩。然而行业的快速扩张使得产能过剩格局很快出现。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被大大削弱,用于技术改造等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我国维生素产品品质一直处于中低端,以技术含量低、价格低产品为主,盈利能力好的高端产品被国外巨头牢牢把控,国内维生素出口企业定价权弱,一批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二)出口贸易壁垒增加,质量要求提高

  近年,我国维生素出口量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国内维生素企业频繁遭遇国外反垄断、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例如,我国维生素C最重要的两个出口市场是美国和印度,却先后遭受其反倾销调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变数。

  此外,在传统的贸易壁垒之外,国外企业和监管机构对我国出口的维生素产品在原料、流程和产品品质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和细化,企业在原料获取、生产和运输环节的出现细微的差错即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

  (三)成本优势不断降低

  历史上,我国在维生素领域凭借成本优势,采用低价战略快速实现对国际市场的快速抢占。当时的成本优势主要源于丰富的劳动力带来的低工资水平,和宽松的环保政策带来的环保成本的节省,然而这些成本优势均在不断降低。

  销售规模预测

  2016年,维生素类药品在五大终端销售规模达到193亿元,同比增长8.43%。我们预计,2018年维生素类药品销售规模将达到22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69%,2022年维生素类药品销售规模将达到285亿元。

  产量预测

  2015年,中国维生素产量约25.6万吨,同比增加1.3%,占全球产量的68.5%。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维生素产量将达到29.3万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84%,2022年中国维生素产量将达到35.4万吨。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维生素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发展分析、下游应用领域市场增长潜力分析、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机会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