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中国粮食市场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
粮食
分享:
复制链接

2011-2012年中国粮食市场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3-03-27
¥ 9000 ¥12000
  • 134116
  • 华经产业研究院
  • 400-700-0142 010-80392465
  • kf@huaon.com
  • 下载订购协议 下载PDF目录

研究背景

本报告所包括的主要粮食品种为:稻谷、小麦、玉米和大麦。 

2011年中国粮食市场的主要变化特点: 

1 人工、化肥、柴油等费用提高,粮食种植成本普遍增加。 

2 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 

3 玉米进口量同比减少,但仍为玉米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161.7万吨;小麦为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120.9万吨,从美国进口小麦数量同比增加;大米为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6.3万吨,从越南进口大米数量继续增加;大麦恢复性增产,进口量同比减少,但仍为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176.9万吨。 

4 受通货膨胀、市场紧缺及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玉米和稻谷价格均维持上涨趋势。 

本研究报告依据我们公司多年收集、加工整理的第一手数据,同时参考中国粮食局、统计局、海关总署、各粮食行业协会、农业部和商务部等多家权威机构提供的最新数据。 

本报告通过对近几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生产、消费、进出口情况及种植成本收益、政策影响因素等综合分析,客观评价2011年中国稻谷、小麦、玉米和大麦的市场变化特点及成因,并对2012年粮食总体供求及市场变化做出判断。 

报告数据翔实、并辅以大量图、表和地图,全面、客观、清晰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目 录

研究背景 I

报告目录

第一章2011年中国粮食政策分析 1

1.1 粮食产业政策 1

1.1.1增加良种补贴并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 1

1.1.2 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 1

1.1.3 国家出台政策抑制玉米深加工需求 2

1.1.4 农发行严格规范准政策性粮油收购贷款政策 2

1.1.5 发改委鼓励我国部分粮食加工项目发展 2

1.1.6 拍卖2009年不完善粒超标的临储小麦,以缓解玉米供应压力 3

1.2 国内收购政策 3

1.2.1 继续提高小麦和稻谷的国家收购价格 3

1.2.2 收购主体为中储粮,托市收购未启动 4

1.2.3 追加370万吨玉米轮换,以稳定市场 4

1.2.4 2011年国家小麦收储拍卖成交1444万吨,较上年减少1918万吨 4

1.3 2012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仍维持上年水平 5

1.4中国发布首个泰国香米行业标准 5

第二章中国稻谷市场分析及预测 6

2.1中国稻谷生产分析 6

2.1.1稻谷生产布局 6

2.1.1.1 中国早稻生产布局 6

2.1.1.2 中国一季稻生产布局 6

2.1.1.3 中国晚稻生产布局 7

2.1.2 2011稻谷种植面积小幅增加 7

2.1.3 2011年稻谷单产小幅提高 7

2.1.4 2011年稻谷产量上涨至2亿吨 8

2.2 中国稻谷生产成本与收益 9

2.2.1 2011年水稻种植成本继续增加 9

2.2.2 2011年水稻生产产值小幅提高 10

2.2.3 2011年水稻种植效益与上年基本持平 11

2.3 中国大米出口分析 13

2.3.1 出口量同比小幅减少,出口价格上涨 13

2.3.2 主要出口至韩国、朝鲜等亚洲、非洲国家 14

2.3.3 大米出口省份集中于东北三省、江西和上海 14

2.4 中国大米进口分析 15

2.4.1 进口量小幅增加,进口价格略下降 15

2.4.2 主要进口国为泰国,越南大米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 15

2.5 中国稻谷加工与消费分析 16

2.5.1 稻谷加工布局分析 16

2.5.2 加工产能集中度低,但呈逐年递增趋势 16

2.5.3 大米生产以标一和特等米为主 17

2.5.4 稻强米弱格局明显,2011年大米加工利润继续下滑 18

2.5.5 稻谷消费以食用为主 18

2.5.6 规模企业大米产量增加较快 19

2.6 中国稻谷市场价格分析 19

2.6.1 收购资金充裕,新稻价格持续攀升 19

2.7中国稻谷供需及市场变化预测 20

2.7.1预计2012年稻谷将继续丰产 20

2.7.2 2012年中国大米的贸易预测 20

2.7.3 中国稻谷的消费预测 20

2.7.4 市场价格变化预测 21

2.7.5 加工能力及加工企业格局预测 22

2.7.6 中国稻谷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22

第三章中国小麦市场分析及预测 23

3.1中国小麦的生产 23

3.1.1小麦的生产布局 23

3.1.2 2011年小麦种植面积小幅增加 23

3.1.3 2011年小麦单产小幅降低 24

3.1.4 干旱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总产继续提高 25

3.2中国小麦生产成本与效益 25

3.2.1 2011年小麦种植成本增加 25

3.2.2收购价格较高,2011年小麦生产产值继续增加 26

3.2.3 2011年小麦种植效益小幅下降 27

3.3中国小麦贸易分析 27

3.3.1小麦进口分析 27

3.3.1.1进口量及进口价格呈不同程度增加 27

3.3.1.2 小麦主要进口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 28

3.3.1.3 广东省小麦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80%以上 29

3.3.2 小麦出口量非常小 29

3.4 中国小麦的加工 30

3.4.1 小麦粉加工企业多数布局于北方主产区 30

3.4.2 加工产能集中度逐渐提高 30

3.4.3 特一粉和特二粉占总产量的70%以上 31

3.4.4 行业加工利润平稳增加 32

3.5 中国小麦消费分析 32

3.5.1 中国小麦的消费以食用为主 32

3.5.2 规模企业小麦粉产量继续增加 33

3.5.3 方便面市场需求大,产量大幅增加 33

3.5.4 米面速冻食品产量小幅增加 34

3.6 中国小麦粉贸易分析 35

3.6.1 小麦粉出口分析 35

3.6.1.1出口量、出口价格小幅增加 35

3.6.1.2 主要出口至香港和朝鲜两地 35

3.6.1.3 广东和安徽是小麦粉主要出口省份 36

3.6.2 小麦粉进口量较小 36

3.7 中国小麦市场价格 37

3.7.1 2011年小麦现货价格继续上涨,创历年新高 37

3.7.2 2011年中国小麦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后震荡下滑 37

3.8 中国小麦供需及市场变化预测 38

3.8.1 预计2012年小麦产量将小幅增加 38

3.8.2 2012年中国小麦的贸易预测 38

3.8.3 中国小麦的消费预测 39

3.8.4 市场价格变化预测 39

3.8.5 加工能力及加工企业格局预测 39

3.8.6 2011/2012年度中国小麦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39

第四章中国玉米市场分析及预测 40

4.1中国玉米生产 40

4.1.1 中国玉米生产布局 40

4.1.2 2011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 40

4.1.3 2011年玉米单产小幅增加 41

4.1.4 2011年中国玉米产量大幅增加 42

4.2 中国玉米生产成本与收益 42

4.2.1 2011年玉米生产成本继续上涨 42

4.2.2 2011年中国玉米生产产值大幅增加 43

4.2.3 2011年玉米种植收益提高 44

4.3中国玉米进口分析 44

4.3.1进口量大幅增加,中国仍为净进口国 44

4.3.2玉米进口量和进口价均上涨 45

4.3.3主要进口国为美国. 46

4.3.4进口海关集中于深圳、南宁、上海和南京海关 46

4.4中国玉米出口分析 47

4.4.1 出口数量小幅增加,出口均价大幅上涨 47

4.4.2玉米全部出口至朝鲜 47

4.4.3 玉米全部经大连和长春海关出口 48

4.4.4 出口的玉米全部来自东北三省 48

4.5 中国玉米消费分析 49

4.5.1 中国玉米的消费结构 49

4.5.2 工业饲料产量逐年递增 49

4.5.3 玉米深加工消费继续增长 50

4.6 中国玉米市场价格分析 50

4.6.1 2011年玉米现货价格稳步走高 50

4.7 中国玉米供需及市场变化预测 51

4.7.1 预计2012年玉米产量将小幅增加 51

4.7.2 2012年中国玉米的贸易预测 52

4.7.3 中国玉米的消费预测 52

4.7.4 市场价格变化预测 52

4.7.5 中国玉米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52

第五章中国大麦市场分析及预测 53

5.1 中国大麦生产分析 53

5.1.1 中国大麦的生产布局 53

5.1.2 2011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小幅提高 53

5.2 中国大麦贸易分析 54

5.2.1 进口数量同比减少,进口价格大幅上涨 54

5.2.2 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和法国 55

5.2.3 进口地区主要为江苏、广东和辽宁等地 55

5.2.4 进口海关集中于南京、大连、黄埔和青岛海关 56

5.3 中国大麦的消费 56

5.3.1 中国大麦以啤酒消费为主 56

5.3.2 啤酒产量稳步提高 57

5.4中国大麦供需及市场变化预测 57

5.4.1 2012年中国大麦产量将恢复性增长 57

5.4.2 2012年中国大麦进口量预计在200万吨左右 57

5.4.3 2012年中国大麦的消费预测 58

5.4.4 2011/2012年度中国大麦供需平衡分析 58

图目录

地图1,中国水稻生产布局图 6

地图2, 中国小麦生产布局 23

地图3,中国玉米生产布局 40

地图4, 中国大麦生产布局 53

图1, 2004-2011年中国四项粮食补贴金额 1

图2, 2011年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拍卖成交情况 3

图3, 2004-2012年小麦及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 4

图4, 托市麦拍卖成交情况(2009-2011) 5

图5, 中国稻谷种植面积(1978-2011) 7

图6, 中国稻谷单产走势(1978-2011) 8

图7, 中国稻谷产量变化(1978-2011) 8

图8, 中国早籼稻生产总成本变化(1999-2011) 9

图9, 中国中籼稻生产总成本变化(1999-2011) 9

图10, 中国晚籼稻生产总成本变化(1999-2011) 10

图11, 1999-2011年早籼稻产值变化 10

图12, 1999-2011年中籼稻产值变化 11

图13, 1999-2011年晚籼稻产值变化 11

图14, 1999-2011年早籼稻纯收益变化 12

图15, 1999-2011年中籼稻纯收益变化 12

图16, 1999-2011年晚籼稻纯收益变化 13

图17, 2000-2011年中国大米出口量和出口均价 13

图18, 2011年中国大米分国别出口 14

图19, 2011年中国大米出口省份 14

图20, 2000-2011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和进口均价 15

图21, 2011年中国大米分国别进口 15

图22, 2011年中国大米分省产量 16

图23, 2004-2011年中国大米加工产能的变化 17

图24, 中国大米产品结构变化 17

图25, 2002-2010年中国大米加工利润 18

图26, 2011/2012年度中国稻谷消费结构 18

图27, 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大米产量 19

图28, 中国中晚籼稻价格走势(2007-2011) 20

图29, 1991-2011中国稻谷食用消费量 21

图30, 2011年中国稻谷价格走势 21

图31,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1979~2011) 24

图32, 中国小麦单产水平(1979-2011) 24

图33, 中国小麦产量(1979-2011) 25

图34, 中国小麦生产总成本(1999-2011) 26

图35, 中国小麦生产产值及平均出售价格(1999-2011) 26

图36, 中国小麦种植净利润(1999-2011) 27

图37, 2000-2011年中国小麦进口量与进口均价 28

图38, 2011年中国小麦进口国别 28

图39, 2011年中国小麦进口省份 29

图40, 2000~2011年中国小麦出口量和出口均价 29

图41, 2011年中国主要省份小麦粉产量 30

图42, 2004-2011年中国小麦粉日加工能力分布 31

图43, 中国小麦粉产品结构变化 31

图44, 中国小麦粉行业加工利润(2007-2011) 32

图45, 2011/2012年度中国小麦消费结构 33

图46, 2003-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小麦粉产量 33

图47, 2006-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方便面产量 34

图48, 2007-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米面速冻食品产量 34

图49, 2000-2011中国小麦粉出口量和出口均价 35

图50, 2011年中国小麦粉出口国家 35

图51, 2011年中国小麦粉出口省份 36

图52, 2000-2011中国小麦粉进口量和进口均价 36

图53, 2008-2011年中国主要地区小麦分月批发价格 37

图54, 2010-2011中国小麦期货价格走势 38

图55, 中国玉米种植面积(1979-2011) 41

图56, 中国玉米单产变化(1979-2011) 41

图57, 中国玉米产量变化(1979-2011) 42

图58, 中国玉米生产总成本(2003-2011) 43

图59, 中国玉米总产值(2003-2011) 43

图60, 中国玉米的生产净利润(2003-2011) 44

图61, 2000-2011中国玉米净进口量 45

图62, 2000-2011中国玉米进口量和进口均价 45

图63, 2011年玉米进口国家 46

图64, 2011年玉米进口海关 46

图65, 2000-2011中国玉米出口量和出口均价 47

图66,中国玉米出口朝鲜分月数据 47

图67, 2011年中国玉米出口海关 48

图68, 2011年中国玉米出口省份 48

图69, 2011/2012年度中国玉米的消费结构 49

图70, 2000-2011中国工业饲料产量 49

图71, 中国玉米工业消费量(2000-2011) 50

图72, 2008-2011中国玉米平均价格变化 51

图73, 1998-2011年中国大麦的面积和产量 54

图74, 2000-2011中国大麦的进口量和进口均价 54

图75, 2011年中国大麦进口国分布 55

图76, 2011年中国大麦进口省份 55

图77, 2011年中国大麦进口海关 56

图78, 2011/2012年度中国大麦消费结构 56

图79, 1990-2011年中国啤酒产量 57

表目录

表1, 2011年中国粮食的补贴金额和范围 59

表2, 2004-2011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59

表3, 201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关税率 59

表4, 中国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GB 1350-2009) 60

表5,中国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GB 1350-2009) 60

表6, 中国小麦的质量指标(GB 1351-2008) 60

表7, 2000-2011年中国稻谷分省的面积 61

表8, 2000-2011年中国早稻分省的面积 61

表9, 2000-2011年中国中稻分省的面积 62

表10, 2000-2011年中国晚稻分省的面积 62

表11, 2000-2011年中国稻谷分省的单产 63

表12, 2000-2011年中国稻谷分省的产量 64

表13, 2000-2011年中国早稻分省的产量 64

表14, 2000-2011年中国中稻分省的产量 65

表15, 2000-2011年中国晚稻分省的产量 65

表16, 2000-2011年中国早籼稻分省的生产总成本 66

表17, 2000-2011年中国中籼稻分省的生产总成本 66

表18, 2000-2011年中国晚籼稻分省的生产总成本 67

表19, 2000-2011年中国早籼稻分省的生产产值 67

表20, 2000-2011年中国中籼稻分省的生产产值 68

表21, 2000-2011年中国晚籼稻分省的生产产值 68

表22, 2000-2011年中国早籼稻分省的生产净利润 69

表23, 2000-2011年中国中籼稻分省的生产净利润 69

表24, 2000-2011年中国晚籼稻分省的生产净利润 70

表25, 2000-2011年中国大米分国别出口量 70

表26, 2006-2011年中国大米分省出口量 71

表27, 2000-2011年中国大米分国别进口量 71

表28, 2000-2011年中国主要地区稻谷加工能力 71

表29, 2005/06-2011/12中国稻谷平衡表 72

表30, 2000-2011中国小麦分省的面积 72

表31, 2000-2011中国小麦分省的单产 73

表32, 2000-2011中国小麦分省的产量 74

表33, 2000-2011中国小麦分地区生产成本 74

表34, 2000-2011中国小麦分地区生产产值 75

表35, 2000-2011中国小麦分地区种植净利润 76

表36, 2000-2011中国小麦分国别进口量 76

表37, 2007-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面制工业食品产量 76

表38, 2000-2011年中国小麦粉分地区出口量 77

表39, 2000-2011年中国小麦粉分地区进口量 77

表40, 2000-2011年中国主要地区小麦加工能力 77

表41, 2005/06-2011/12中国小麦供需平衡表 78

表42, 2000-2011年中国玉米分省的面积 78

表43, 2000-2011年中国玉米分省的单产 79

表44, 2000-2011年中国玉米分省的产量 80

表45, 2000-2011年中国玉米分省生产总成本 80

表46, 2000-2011年中国玉米分省生产产值 81

表47, 2000-2011年中国玉米分省生产净利润 82

表48, 2000-2011中国玉米分国别进口量 82

表49, 2000-2011中国玉米分国别出口量 83

表50, 2000-2011中国工业饲料产量 83

表51, 2005/06-2011/12中国玉米平衡表 83

表52, 2000-2011中国大麦分省的面积 84

表53, 2000-2011中国大麦分省的产量 84

表54, 2000-2011中国大麦分国别进口量 85

表55, 2004/05-2011/12中国大麦供需平衡表 85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判,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数据来源

本公司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一手资料来源于我司调研部门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采访对象涉及企业CEO、营销总监、高管、技术负责人、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相关投资机构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二手信息渠道涉及SEC、公司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WIND数据库、CEIC数据库、国研网、BvD ORBIS ASIA PACIFIC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售后服务

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您的反馈均1个工作日内快速回应,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版权提示

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权威引用

  • 中国证券网
  • 中金在线网
  • 中国日报网LOGO
  • 央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东方财富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和讯网
  • 网易新闻
  • 腾讯网
  • 新浪网

典型客户

咨询服务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