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动力电池退役浪潮来袭,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

一、概述

1、定义及分类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提供动力的蓄电池。而动力电池回收是指对已使用过的报废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防止其进入生态系统,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行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模式。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及相关介绍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及相关介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再生方式对比

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是指将废旧动力电池通过一定工艺手段提取其中锂、钴、镍等稀有金属的回收方式,是将废旧的动力电池进行资源化处理。

动力电池三种再生利用方式对比

动力电池三种再生利用方式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行业驱动因素

1、政策

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不仅符合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的定位,而且有利于对锂钴等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意义重大。因此,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部分相关政策一览表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部分相关政策一览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新能源汽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主要用作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火热,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不断上升。在未来,随着大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退役,将带来庞大的动力电池回收需求。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

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情况

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报废动力电池来源端,主包括个人消费者、生产企业、电池检测部门等;中游主要为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模式;下游主要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及锂、钴、镍等贵金属领域。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示意图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上游端分析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2021年由于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激增,我国动力电池的产销量也随之大幅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219.7GWh,同比增长163.4%;销量达186GWh,同比增长182.3%。

2018-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销量情况

2018-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销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下游端分析

车用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降低为80%后,其充放电性能将不能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需要报废,此类动力电池除了化学活性下降外,电池内部的化学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仍有20%容量可用于两轮电动车、储能设备、通讯基站等电量需求较小的领域。而随着我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动力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将促进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两轮电动车产量达5100万辆,同比增长41.3%。

2015-2021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产量及增速情况

2015-2021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产量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现状

1、市场规模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一般在8年左右。照此推算,我国第一批大规模量产的动力电池已进入淘汰临界点,叠加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爆发在即。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达165亿元,同比增长65%。

2019-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2019-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退役量情况

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一般在8年左右,可以预见,我国自2018年开始将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报废期,促进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有25.6GWh的动力电池退役,预计到2025年将达174.2GWh。

2018-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情况

2018-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回收服务网点情况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回收利用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成效初现,截止2022年6月1日,工信部认定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共有14967个,其中广东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数量最多,达1511个,占比为10.1%,其次为江苏和山东,回收服务网点数量分别为1101个和1083个,占比分别为7.4%、7.2%。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分布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梯次利用情况

从我国动力电池利用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梯次利用的电池多为磷酸铁锂电池,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量为18.94GWh,同比下降6.7%。

2019-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量情况

2019-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再生利用情况

从我国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情况来看,由于三元电池由于富含丰富的有价金属,通常直接拆解回收。随着动力电池回收量持续增加,回收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三元电池各金属回收量将稳步增加。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三元电池中锂回收量为0.09万吨,镍回收量为0.3万吨,钴回收量为0.2万吨,猛回收量为0.22万吨。

2019-2021年中国三元电池各金属回收量情况

2019-2021年中国三元电池各金属回收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6、专利情况

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专利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专利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专利数量为938个,同比增长9.1%。

2017-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专利数量情况

2017-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专利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7、企业情

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2021年在新能源汽车火热及政策支持等多方利好的情况下,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大幅上涨,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4816家,同比增长570.9%。

2015-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情况

2015-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情况

资料来源:企查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处于发展期,行业竞争格局尚不明朗。随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潜力的显现,各大企业纷纷开始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布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也将随之快速发展。未来,锂电、储能企业将成为梯次利用、材料再利用的关键环节,材料企业将成为动力电池材料回收、体量的关键。

中国部分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布局情况

中国部分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布局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国家从2012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多项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政策。经过十年的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正逐步规范完善。尤其2021年以来,政策加码,2021年“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到动力电池回收行动是11个重点工程之一。随着国家层面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度重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体系建设及行业发展也将逐渐提速。

2、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也随之快速上涨,伴随新能源汽车火热发展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上游原材料的紧缺,而动力电池回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寿命一般在8年左右,可以预见,在未来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浪潮的到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3、各大企业布局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近年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潜力的显现已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其中不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些实力雄厚的老牌企业。可以预见,在这些企业布局的推动下,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迎来充分竞争的局面,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本文采编:CY1263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回收工艺、政策分析、重点企业发展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