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理行业概述
保理,即保付代理,是指将企业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并由保理机构提供资金融通、进口商资信评估、信用风险担保、销售账户管理、帐款催收等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现代市场贸易中,买方市场逐渐形成,赊销取代现金和信用证,成为主流贸易结算方式。这给供应商带来了买方信用风险和资金回流速度慢的问题,保理服务恰好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
1、分类情况
按照保理服务内容分类,可以分为有追索权保理、无追索权保理、单保理、双保理、融资保理、到期保理六大类。
保理业务主要分类及基本内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统商业保理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保理方式,具有业务优先级更高;项目评估、审批周期短;操作手续简单等优势。而新兴的技术也推动商业保理进一步向前发展。目前主流商业保理公司一般具有自己的供应链或大数据平台,对行业上下游有深入了解,掌握大量真实有效供应链信息。基于数据和技术优势,商业保理倾向于进行供应链数据的系统化管理,可高效处理银行不愿意触及的小而杂的贷款,具备指数级增长的潜力。
商业保理与银行保理的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业务流程
保理又称托收保付,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保理业务的本质是短期的贴现贷款,其获得的应收账款价差收入本质是一种利息收入。
保理业务流程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保理行业发展背景
1、企业应收持续增长
保理行业的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应收账款,2013-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总额逐渐增多。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4.5%。2020年,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16.41亿元,2021年达18.87,整体工业应收账款持续增长,是我国保理行业发展的关键基础。
2013-2021年中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票据变动情况
注:数据为规模以上企业,2019年后统计局数据口径仅包括应收账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不良贷款增长
社会融资规模下滑,银行银根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自从2012年社融增速达到19.1%高位之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一直保持下行态势,相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余额却不断攀升,不良率接近银行业风险2%的警戒线。不良率的攀升将使得银行更注重贷款的风险控制,资金会更多的投向信用度较高、负债率低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凸显。
2018-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走势图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保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
保理作为供应链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融资渠道。根据数据,2015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市场规模(以融资量计)从4,5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100亿元,2015-2019年,保理行业市场保持平稳高速的增长,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9%。
2015-2020年中国保理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银行保理
作为保理行业的主体部分的银行保理规模在2016-2019年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监管政策逐步趋严,加之全球整体经济环境趋紧。2019年后新冠疫情蔓延、金融局势动荡以及地缘政治局势趋紧等内外部因素及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国银行业的保理业务仍在困难中前行。根据数据,我国银行保理规模在继2018年小幅下降后,2019年仅为1.75万亿元,同比2018年下降8.38%左右。
2013-2019年中国银行保理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保理专业委员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保理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3、竞争格局
截至2019年,在中国保理市场,除中小型保理商外,各类大型企业设立旗下保理子公司,服务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例如苏宁、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企业布局保理产业链。中国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共8,261家,比2018年增长了48%,实际开业约1,600家,业务总额达到10,000亿人民币,融资余额约为2,500亿人民币。
中国保理行业主要企业竞争格局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就我国保理行业企业数量而言,以商业保理为例,根据数据,2019年底我国已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存量10724家,同比2018年年底的11541家净减少了1357家。这是自2012年成立商业保理行业试点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我国行业整体监管趋严,各地政策逐步收紧。
2014-2019年中国已注册商业保理企业及分公司数量
资料来源:商业保理专委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保理行业产业链整体分析
就保理行业产业链整体而言,上游主要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国有银行为主,占比约7成左右;中游主要为保理商和其他资金来源,其中中游保理商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约为8%左右;下游主要为各大行业中的应收账款易发生行业,目前主要以工业的中小企业为主,其中债权人占比约70%。
保理行业产业链简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在中国主要以国有四大行以及商业银行为主,地方性银行涉及此类业务较少。其中四大国有银行约占银行资金来源中的60%,商业银行约占银行资金来源中的20%,且上游中的地方性银行业务融资数量不断增加。
2019年中国保理行业上游市场份额占比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保理行业发展趋势
1、独立化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多属于制造业,此类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且上下游企业众多。若未来上市企业开展保理业务,可将原有的普通贸易赋予类金融属性,平衡上市公司与其上下游企业付款期限与当期现金流的重新配比,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中国上市企业发展迅速,已逐渐转向规模化、行业化、集团化发展。上市企业设立的保理公司是上市集团整体框架内的一个环节,恰好体现了此类发展趋势。设立保理公司可将集团内部的有关交易应收账款统合到旗下商业保理公司之中,由商业保理公司统一进行管理,进而形成1+1>2的效果。开展保理业务也可接触到更多市场主体,将保理业务客户或相关主体转化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中。2、创新化、多渠道发展
保理行业整体收入结构单一,所以企业在各行各业的整体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如电商电商平台具备较强的风控能力是其开展商业保理的核心优势。未来通过对客户的交易数据、支付习惯、信用记录等信息的积累而开展的大数据分析将为商业保理的进一步开展提供较为有效的风控。在医药行业,3成左右的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整体营收一半以上,具备保理行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航空领域。航空公司主要的应收账款产生来源于空货运以及大型专包机的费用。因此,未来随着航空运输比重持续上升,保理业务在航空公司的融资比例将持续上升。目前,涉及航空行业的保理公司:鑫银保理(机场、航空公司)、上海摩山保理(差旅)、耀盛保理、渤海保理等。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保理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保理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