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资讯定义
资讯平台承载着非常重要的资讯内容与信息分发功能,随着用户获取资讯的渠道愈发丰富,资讯行业已发展出新资讯和泛资讯两大类型的平台:新资讯平台是指以资讯内容分发作为产品核心能力,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资讯分发的平台,以百度APP、今日头条等综合资讯平台以及腾讯新闻等商业门户平台为代表;泛资讯平台则是以资讯内容分发作为产品从属能力,如手机浏览器和社交平台等产品。
资讯平台分类与代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新资讯市场发展环境
1、社会环境
移动互联网在国民间的普及,与增速降费的持续推进,驱动我国移动端网民规模持续上升。从2016年12月年到2020年12月,我国移动端网民数以9.12%的年复合增长率,从6.95亿人攀升至9.86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7%。移动端网民规模的壮大也为新资讯行业不断输送新用户。
2016.12-2020.12中国移动端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技术环境
科技赋能国内新资讯服务进步,国内新资讯公司非常重视AI、大数据、云计算、5G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智能化资讯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基于全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新资讯也逐步普及至四线及以下城市,缩短数字鸿沟。
三、中国新资讯行业发展现状
1、融资并购
2020年,疫情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许多互联网公司选择资本操作谋求发展机会;聚焦资讯行业,如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作出的一系列收购并购举措,为各家旗下的资讯平台带来利好的发展资源;此外,一点资讯、界面·财联社等相关企业也有比较大的资本变动,未来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2020年资讯行业相关融资并购大事件盘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月活跃用户
截至2020年12月,只有百度、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和新浪新闻四家新资讯平台的MAU达到两亿量的级别,另外还有网易新闻MAU达到一亿级别。其中百度APP以相对明显的月活优势领先头部平台,并维持稳定的发展态势。而排名top10的其他新资讯平台MAU基本处于千万级别。
2020年新资讯平台MAU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新资讯平台MAU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20年3-12月新资讯平台MAU增速情况来看,新浪新闻和网易新闻MAU分别增长了8.24%和8.02%,目前均以上亿的量级位列行业第四、五位;其余平台除去百度、搜狐新闻和一点资讯,MAU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其中以趣头条、凤凰新闻和看点快报三家平台下降最为明显,这三家平台早期采用网赚裂变营销模式快速地刺激了用户的增长,也许是过了“补贴拉新”的阶段,2020年活跃用户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2020年3-12月新资讯平台MAU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用户覆盖程度,目前的新资讯平台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百度APP具有明显的用户优势,以超过50%的渗透率独自占领第一梯队,且渗透率1-12月有1.4个百分点的增长;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则形成第二梯队,渗透率约为30%上下;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和搜狐新闻这三大传统门户组成了第三梯队,渗透率增长强势,3-12月分别增长2.1%、1%和0.5%。而其余新资讯平台渗透率均不足10%。
2020年新资讯平台渗透率TOP10
注:渗透率=平台MAU/移动端网民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国新资讯行业商业模式
1、用户引流模式
随着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发展,资讯行业的用户引流模式也在不断地迭代,尤其当行业进入下半场,获客方式从应用商店推广、手机厂商预装等传统方式向更多样化的营销玩法转变,如成长激励、开发派生app、社交裂变、信息流导流等均为目前较主流的拉新用户的模式。
中国资讯平台引流模式的演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内容生态
近年来,用户对于图文形式的资讯内容偏好度有所减少,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短视频、长视频及直播上;其中,短视频凭借“简短有力”的特质,在整个内容产业迅速蔓延;直播则具备全时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用户获取资讯的体验,同时也为平台的商
业变现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在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直播的体验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届时资讯+直播的形式或会抢占用户更多的注意力。
2020年中国资讯短视频用户观看资讯短视频频率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结合新资讯用户群的年龄分布以及应用分类偏好来看,用户应该多为活跃于职场的80后、90后群体,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对于旅游出行、汽车服务、房产服务等都有比较高的需求;同时,这部分用户群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较高,因此偏好使用医疗健康相关的应用;由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高,他们也更倾向于在线上买药、买菜等;整体来看,新资讯用户对于服务类的应用偏好度更高。
2020年中国新资讯用户应用分类偏好TOP10(TGI)
注:某标签 TGI = 目标用户群某标签占比值 / 全体网民在某标签占比值*100;TGI = 100即全网平均水平,TGI越高人群偏好越强;该部分不包含新闻资讯相关行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新闻网站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为了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移动服务需求,资讯平台不再局限于信息与资讯内容的分发,而是构建以资讯和信息为核心,并向休闲娱乐、健康、教育、生活服务等多元场景拓展的一站式平台;一方面满足用户在一个平台上就可以同时获取信息以及服务的闭环需求,节省切换app的时间和步骤,另一方面有利于平台自身完善生态链,延长用户的停留时间,并最终实现商业变现。
新资讯平台服务生态布局案例(以百度为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中国新资讯行业用户洞察
1、女性和中老年用户比例上升
近三年来,整体新资讯平台的用户在性别上的分布更加趋于平衡,女性用户对于资讯的需求增长明显:由2018年的42.1%上升到2020年的47.8%。另外,目前新资讯平台仍主要以35岁及以下的年轻用户所构成(占76.7%);但在近两年来,46岁及以上的用户占比从2018年的4.3%增长至2020年的11.0%,增长态势相对明显;一方面原因是智能手机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普及率在上升,另一方面是近两年资讯行业兴起的网赚-裂变营销模式也吸纳了不少中老年用户。
2018-2020年新资讯平台用户性别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新资讯平台用户年龄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平台用户粘性
综合人均使用频次和人均时长来看,综合资讯类的平台用户黏性相对较高;其中百度和今日头条的用户黏性最高,说明除了个性化资讯分发功能,丰富的内容生态也是吸引用户高频使用平台的关键因素。门户类新资讯平台总体的用户黏性不算高,其中腾讯新闻和新浪新闻
由于分别在自家的社交平台(微信和微博)上有官方的媒体账号,而社交平台本身是比较受众的资讯获取渠道,因此腾讯新闻和新浪新闻的独立应用端尽管活跃用户量级较高,但整体用户黏性不高。
2020年12月新资讯平台用户粘性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新资讯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新闻网站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