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寿险行业简介
1、寿险定义与分类
寿险,即人寿保险,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是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期内生存或死亡,由保险人根据契约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寿险按照保障特征可以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四类产品,这四类产品储蓄属性依次增加,保障属性减弱。
寿险按保险特征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精算师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国内寿险发展历程
国内寿险行业历史发展经历大致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寿险行业自1982年恢复业务以来,90年代经过不断的复苏发展,中国人保独家垄断格局被打破,不断有新的保险公司成立,保险公司通过个人代理销售队伍迅速扩张而抢占市场,此时寿险产品比较注重保障,以普通型寿险为主打产品,但当时技术并不突出,行业经营经验不佳,其中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利率高企,保险产品定价利率较高,在90年代末利率大幅走低后行业出现较大的利差损,同时保监会于1998年正式成立。
第二阶段:迈入2000年后,银保渠道开始启动,经过快速扩张、监管调整,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投连险、万能险等偏理财类产品销售占比迅速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行业进入低迷期,银保渠道与代理人渠道增长困难。
第三阶段:2010年底银保渠道新规整顿产品销售趋严,此时市场由分红险主导。
第四阶段:进入2014年,受益于资本市场转暖,保险公司投资受益加强,部分中小寿险公司大力通过中短存续期产品(万能险)扩张资产负债表,代理人考试在2015年放开,监管呈现边际宽松,代理人规模有提升。
第五阶段:2017年开始行业监管趋严,监管强调保险回归保障,保险76号与134号文件出台规范快返型万能险,行业告别了通过中短存续期保险快速扩张的时代,保险公司开始注重回归保障产品,此时主打年金险等。
中国寿险行业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寿险盈利模式
寿险业的会计利润来源有三项,即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利差益是指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保单的资金成本而产生的盈利,反之则为利差损;死差益是指因实际死亡率同保单预定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带来的盈利,反之为死差损;费差益是指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保单预定的营运管理费用所产生的盈余,反之则为费差损。
二、中国寿险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寿险保费收入情况
中国保险业于1979年开始恢复业务,在经历近40年发展后,中国保险业过去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而蓬勃发展,保险资源总量迅速增加。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869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39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93%,其中2013年至2017年为寿险行业的连续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9.37%(同期GDP同比增速为8.57%),这段时期增速表现十分亮眼。2018年行业受监管趋严以及多数公司主动调整产品销售结构的影响,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负增长,同比增速降至仅-3.42%;受行业转型的逐步推动,2019年以来行业增速回暖,2020年同比2019年增长5.40%。
2011-2020年寿险保费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2、险种结构发生变化
险种结构方面,自从2017年监管环境趋严之后,多家寿险公司逐渐调整产品结构,年金险逐步崛起,寿险险种结构发生变化。以平安寿险业务为例,2019年年金险收入55411百万元,占寿险总业务收入的9.06%,而2020年年金险收入增长至82211百万元,同比增长高达48.37%,占比提升至13.71%,年金险也成为增长最为迅猛的细分险种。
2019年与2020年平安寿险业务收入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平安年度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寿险市场的发展环境分析
保险代理人规模高速增长是寿险行业负债端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从2013起,受监管政策放松代理人考试取消、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人海战术以及行业景气度提升因素影响,行业中的保险代理人规模快速增长。保险行业代理人从2013年底的290万增长至2020年的910万,8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7.75%,其中2015、2016年同比增速高达44.92%、39.49%。近几年保险代理人规模增速呈下滑趋势,2019与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33%和1.11%。保险代理人的高速增长是推动了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重要因素,保险代理人规模增速与寿险保费收入增速呈现较大的正相关性。
2011-2020年中国保险代理人规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银保监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寿险市场的发展问题
1、寿险市场区域发展较不均衡
我国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以我国各省市2020年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排名前十的省份或直辖市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北京、浙江、四川、河北、湖北和上海,这十个省市多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与中西部人口大省,2020年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省市占占全国总比重为61.58%。同时,考虑到人口和GDP因素,分别计算出各省市的寿险保费密度和深度,可以发现这些省市的保费深度与密度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北京为例,2020年寿险保费密度为6193元/人,远超全国平均的1713元/人,保费深度为3.69%,已远超全国的2.36%。这说明我国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现阶段保险产品展现出了一定的消费属性,我国保险市场区域发展较不均衡。
2020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排名靠前地区人口与GDP情况
注:各省市人口数据均采用2019年数据。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银保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我国寿险业发展并不充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收入规模的迅速增长,国内的保险市场得到不断发展,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寿险保险密度为1713元/人,寿险保险深度为2.36%。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受我国目前经济所处发展阶段以及民众对保险保障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我们的寿险保险市场发展仍不成熟,中国的寿险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与世界多数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sigma的数据,按照美元计,2019年美国、日本的人身险(包括寿险、健康险与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28522百万美元和341328百万美元,可通过计算得出保费深度分别为2.93%和6.72%,保费密度分别为1889.96美元/人和2705.18美元/人,远超过中国320.92美元/人。
2019年美国、日本、中国人身险保费深度与密度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sigma,Worldometer,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潜力
国内寿险行业经过了快速发展后,但仍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寿险需求将持续释放。主要依据如下:
第一,经济水平发展提升将带来人均GDP的提升,居民购买力提升,寿险产品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分散风险的实用工具,加之目前我国居民商业寿险保障水平不高,势必将受益于经济发展的成果。
2011-2020年中国人均GDP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银保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人们的预期寿命将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势必将不断加深,截止20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76亿,占总人口比例12.57%,人口专家预计2020年将进一步提升。国内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难以应对未来老龄化趋势,而长寿将带来养老、疾病等保障需求提升,随着中产阶级崛起,未来以年金为代表的强制储蓄型与保障型产品或迎来快速发展,此外,创新类的面向“银发人群”养老需求的产品市场空间较大。
2011-2019年65岁以上人口与占总人口比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寿险行业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加工、分析和展示,为客户传递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趋势进行专业的预判,为客户的经营决策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欲了解行业具体详情可以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研究报告《2021-2026年中国寿险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