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造肉行业简介
根据人造肉的概念及制造工艺,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培养肉两大类。植物肉是以植物蛋白、氨基酸和脂肪为基础,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红蛋白而制成的人造肉。培养肉是从动物体内分离、提取出少量干细胞,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最终生长分化成为的人造肉。
植物肉和培养肉对比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人造肉行业市场规模
美国是最早研究人造肉的国家,其研发水平和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肉市场,人造肉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美国。2019年,美国植物基食品销售额达50亿美元,与2017年相比,销售额增长了28%。美国植物肉市场增长速度超过整体植物基市场增速,2019年美国植物肉市场销售额达9.4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了38%。相比之下,美国食品零售总额过去两年仅增长4%。美国植物肉行业销售额增速远超零售行业,或将在未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7-2019年美国植物基肉销售额统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人造肉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推动人造肉市场快速发展的因素
1、饮食健康、环境保护等消费者习惯推动了人造肉市场的快速发展
根据对美国千禧一代选择无肉饮食原因的调查研究,其中51%的受访者是出于身体健康的原因选择素食主义,还有32%及30%的受访者因为环境保护和保护动物的意识选择吃素食。
美国千禧一代选择无肉饮食的原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人造肉减少了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联合粮农组织(FAO)早在 2003年就提出了畜牧业减排行动,因为牲畜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此外,畜牧业产生的肉类会消耗大量土地、粮食作物、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如果能生产人造肉来代替部分畜牧养殖的肉类,就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降低饲料、
土地和水资源等资源的需求。
生产每千克食物所需耗费的资源
数据来源:联合粮农组织,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未来肉类产品缺口巨大
2018年中国肉类消费量达到8829.6万吨,欧盟与美国肉类消费量分别为4426.7万吨和4134.9万吨。目前美国肉类人均消费量为100千克左右,而中国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因此,未来中国的肉类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2030年中国肉类产品的供给缺口将达到3800万吨以上,该不足部分可由有人造肉来填补。
2018年世界上肉类消费量前五大的国家和地区
数据来源:OECD,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人造肉行业竞争格局
美国人造肉行业在全球发展中遥遥领先,食品行业巨头纷纷布局,成为人造肉市场的领跑者。根据预测,美国食品巨头 Kellogg’s、Conagra’s Gardein和Kraft Heinzs Boca分别在肉类替代品市场占据了47.7%、9.8%和4.2%的市场份额,分别排名一、二、四,第三名Beyond Meat的市场占有率为6.8%,美国成为全球人造肉市场领跑者。
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格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人造肉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人造肉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