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配式建筑行业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和批量预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在现场进行吊装与连接而成的建筑。作为一种高集成化程度的住宅,与传统现浇式建筑作业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耗水耗能、人工、环保、施工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装配式建筑和浇筑建筑的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游为包括水泥、钢材及木材在内的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下游为包括包括住宅、工业建筑、商业建筑等在内的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服务商。装配式建筑通常以项目实现的流程为主线,具体环节为:装配式设计-构件生产-建筑施工-装配式装修,各环节深度融合,主要参与者如下:
装配式建筑各环节及主要参与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二、装配式建筑开工建筑面积
2019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41800万㎡,同比2018年增长44.6%,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3.4%。其中,重点推进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19678万㎡,同比增长45.4%,占全国的比例为47.1%;积极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和鼓励推进地区(其余城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2037万㎡,同比43.3%,占全国的比例为52.9%。
2015-2019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2019年三类地区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应用类型来看,2019年商品房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7亿㎡,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40.7%,装配式建筑在商品房中的应用呈现增长趋势;保障性住房新开工装配式建筑0.6亿㎡,占比13.4%;公共建筑0.9亿㎡,占比21.6%。
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按建筑类型划分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按照结构形式的不同,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三大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PC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通常应用于住宅、办公楼、教学楼等场景;钢结构和木结构则分别以型钢、钢板和木材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体育馆、超高层办公楼等(钢结构),别墅、仿古建筑等(木结构)。
装配式建筑的三大结构体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结构形式看,目前主流结构仍以PC为主,具有成本低及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装配式混泥土结构建筑2.7亿m²,占比65.4%;钢结构建筑1.3亿m²,占比30.4%;木结构建筑242万m²,占比0.6%。
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按结构类型划分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展望
钢结构建筑是传统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替代品,作为天然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高、大、轻”三大特征,它的很多特点都符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求。2019年3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2020年全国新冠疫情促使多地启动防疫医院改扩建等工程,进一步凸显钢结构建筑的优势。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政策推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钢结构将在住宅市场推广应用,根据住建部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国家将持续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国务院及住建部提出,到2025年,争取做到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望拓宽商业边界,市场空间增量可观。
住建部制定的发展目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