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废水处理行业概述
污废水处理行业是环保行业的子行业,涉及水资源保护、水体净化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即通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去除或减少水体水中的悬浮固体、有机物污染物、病原菌等污染物,对水质进行调整和改善,实现特定排放目标。同时对水体进一步深度处理后用作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并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根据污废水来源不同,污废水处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市政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
二、污废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
1、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性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规划,为我国水污染治理产业提供了多维度、强有力的支持,助力了我国污废水防治产业的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规范和促进了危废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
三、污废水处理行业产业链
从污废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来看,污废水处理上游主要包括废水处理设备及药剂、材料的生产制造等。中游则为污废水处理系统、设施的建设,污水处理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污废水处理行业下游则是废水处理末端市场,主要包括中水回用、污泥处理以及污水排放其他相关服务。
四、污废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工业水处理市场规模
工业污水通常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水与废液,含有工业原料、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及生产环节中衍生的多种污染物。我国政府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在倡导工业部门节约用水的同时,以先进污废水治理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分类统筹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使得近年来我国工业水处理整体市场规模得到迅速扩大,2023年达到了1689.4亿元,同比增长7.18%,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推动,节水要求持续提升、废水排放标准长期趋严,造纸与食品制造领域的高难度污废水治理技术服务及排污技术改造需求将随之上升,为污废水处理市场带来了进一步成长空间。
2、我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市政污水,亦称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此类污水中含多种有机物质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等。鉴于生活污水中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变得至关重要,以确保其在安全排放前达到环保标准。为进一步建设生态城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我国政府大力投资建设污废水处理设施,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截至2023年,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22021万立方米每天,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4322万立方米每天,市级、县级污水处理率已分别达到98.86%与97.49%。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污废水处理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五、污废水处理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水污染治理行业子行业和细分市场众多,且污废水处理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造成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大多数企业受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制约,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投资规模较小的业务,竞争力较弱。目前,行业内缺乏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行业领导者。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使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水处理领域,推动并加快了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促使行业体制、机制逐步与国际接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者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低技术含量的水处理服务商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而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2、重点企业介绍
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在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务中,公司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子布局,应用公司的核心产品及技术将污废水转化成有商业价值的资源(如新生水、再生水、无机盐等),并销售给大型工业企业用户,实现污废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商业收益的业务,将废水“物尽其用”,实现核心技术的溢价,获取长期稳定的良好收益。2023年,公司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推进“资源化、产品化、数字化”三大核心战略落地并取得阶段性突破,实现营业收入5.73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77万元。
六、污废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
1、环保产品向标准化、成套化、装备化方向发展,水处理工程呈现工程产品化趋势
在“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环保产业正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并朝向标准化、成套化、装备化的方向发展。污废水处理行业作为环保行业的子行业,污废水处理产品也将随之朝向标准化、成套化、装备化方向发展。污废水处理产品标准化后,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使用和维护等各个环节制定明确标准,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亦得以提升。此外,行业中包括公司在内的部分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和丰富项目实施经验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将污废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如工艺设计、核心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等,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法,转化为高度集成化、标准化的可重复使用的流程和产品,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水处理工程产品化将继续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污废水处理设施运维过程自动化与数字化水平提升
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污废水处理设施运维过程正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掌握相关核心技术的污废水处理企业通过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工具等,对流量、pH值、溶解氧水平等污水处理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在运维过程中实现对设备设施的优化调节和预测性维护,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并降低污水治理过程中对人力的依赖度,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和错误率。此外,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维人员可远程实时获取并分析设备设施运行数据,及时对各类故障做出处理,由数据驱动决策,提升污水治理系统的稳定性和效能。
3、市场化程度加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持续提高,环保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和专业化。自2014年开始,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污废水处理领域参与各类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规范投融资体系,完善价格机制,进一步带动民营企业参与污水治理项目的积极性。社会资本进入污废水处理行业,有效缓解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的同时,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增大了行业市场空间。引入社会资本方也可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营效率,通过市场机制提升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4、资源化利用、园区化协同处理成为治污项目建设新模式
根据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通过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体制机制等手段,到2035年,形成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等大重点领域的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当前,众多省市已经开始推动工业园区污废水统一治理,将具有相似功能和排污特性的企业集中于同一园区,实施污染集中管治,带动工业废水处理服务从单一企业的点对点治理向整个园区的系统化治理转变。各地政府亦开始积极探索产城融合,拓展污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新模式。随着未来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污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模式不断创新,污水治理市场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污废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污废水处理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