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各项氢能政策出台,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资讯56

在技术装备方面,我国研发了工业用储氢材料、离子交换膜、电催化剂等一批关键材料,建造了49吨燃料电池重卡、氢内燃机飞机、“三峡氢舟1号”氢动力船舶、大型电解水制氢电解槽等一批重大装备。

从产能方面来看,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氢能产量约3550万吨。预计到205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氢气需求总量约为3300万吨,保持着供需基本平衡,其中超过95%的氢气用于石油炼化、合成氨等产业。”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洑春干介绍。

完善的氢能产业链涉及制造、存储、运输、应用等环节。“储存和运输是氢能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关系氢能使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洑春干表示。

氢的储存形式包括压缩气体、液氢、氢化物、吸附氢和重整燃料等。其中,液氢储存期限长、运输距离远、经济性好。“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液氢运输技术发展。”洑春干介绍,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发布了2型液氢运输船设计方案。与此同时,国内首台民用液氢罐车2023年底发布,车载液氢瓶也于今年510日推出。

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氢能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副总经理刘聪敏介绍,目前我国氢能产业主要问题包括:标准检测体系尚未完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及材料水平不高,氢能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针对行业痛点,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此前发起了“氢能领跑者行动”,旨在增强氢能标准化治理效能,加快构建推动氢能核心技术迭代创新,完善并提升氢能装备技术的检测、认证、应用等领域基础服务能力。

绿氢发展也备受行业关注。氢能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绿氢是指在新能源发电的基础上,通过电解水制氢。这种制氢方式碳排量非常低,但成本高。刘聪敏称,目前我国氢能以灰氢为主,绿氢在全国氢产量中占比仅1%

宫志刚表示,绿氢成本控制途径包括降低设备制造成本和用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推动产业链降本增效,“随着碳交易价格不断攀升、绿氢成本不断下降,绿氢逐步取代灰氢将成为必然。”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发展现状及趋势、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与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