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材料利用湿度变化实现空气捕碳

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有多种成本低且储量丰富的材料,可利用湿度变化,直接从空气中捕碳。他们称之为“最富潜力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之一”。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

资讯30

尽管人们为减少碳排放付出了艰辛努力,但预计未来几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仍将进一步增加。利用湿度变化直接从空气中捕碳的技术——直接空气捕获技术,预计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核心。
此前普遍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完成这一工作,这限制了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的扩展范围。团队现在发现,可通过使用可持续、丰富且廉价的材料,来降低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的成本和能耗,使其能在更多地方“大显身手”。
团队创建了一个结构化的实验框架,比较了多种纳米材料利用湿度变化捕碳的潜力。这些材料包括活性炭、纳米结构石墨、碳纳米管和片状石墨等碳质材料,以及包括铁、铝和锰氧化物在内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结果显示,氧化铝和活性炭的捕碳速度最快;而氧化铁和纳米结构石墨捕获的二氧化碳最多。
团队也证明了材料孔径(多孔材料中二氧化碳可栖息的空间)对其捕碳能力的影响。通过系统观察每种材料,他们发现,中等孔径范围(约50至150埃,1埃=10-10米)捕碳效率最高。未来,人们或许可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来提高其捕碳性能。
研究团队强调,由于成本高昂且技术复杂,传统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缺乏竞争力。最新平台涉及到的材料几乎可在任何地方使用,并能与其他系统协同作用,有望为全球减排事业贡献一臂之力。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最小起搏器比米粒还小,无需电源,使用完可被吸收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了一个比米粒更小的起搏器。该临时起搏器为目前世界最小规格,无需电源,能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有效调动心脏起搏。这个小型无线装置或可微创植入患者体内,不需要时即可分解吸收,降低治疗的整体风险。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