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技人员在,我们养蟹踏实”——安徽宣州河蟹科技小院助农走上致富路

金秋时节,又到了螃蟹上市的季节。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河蟹科技小院,安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安农大”)的研究生们正和蟹农一起忙碌着,大家小心翼翼地将一只只硕大饱满的螃蟹从水中捞出,准备销售。

资讯60

近年来,安农大与宣州区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成立了宣州河蟹科技小院(以下简称“小院”),派驻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对河蟹养殖大户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帮助蟹农走上了科技养蟹路。

科技赋能,解决蟹苗严重依赖外购难题

今年夏天,连续且大范围的高温天气给宣州区河蟹养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温导致水质恶化,使河蟹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水温太高了,刚蜕壳的螃蟹受不了,每天都有死蟹。我愁得吃不下,睡不着。”葛兆沛忧心忡忡,却束手无策。当他听说小院可以提供技术指导时,便立刻找了过来。

针对他家的情况,小院首席专家、安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李西雷带着研究生们迅速行动起来,采取了“提高水位、精种水草、立体增氧、优化饵料”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随后,葛兆沛家的蟹田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河蟹的生长也逐渐恢复正常,让今年的收成得到了保障。“有科技人员在,我们养蟹踏实!”葛兆沛说。

除了解决生产难题,小院还致力于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作为内陆地区,安徽的蟹苗长期以来严重依赖外购,种源不能自主可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河蟹产业的发展。

自小院建成以来,师生们联合相关企业,在沿海地区自主繁育蟹苗,采取遗传解析、定向选育、强化培育、抱卵蟹越冬管理、营养调控和生态养殖等模式进行人工繁殖,成功解决了安徽河蟹严重依赖外购难题。

在自主繁育的基础上,团队还采用了种草投螺、立体增氧、投喂自制发酵饲料以及水质调控策略,生态培育大规格蟹种,累计繁育优质蟹苗2万余千克,成活率提高了6%、生长速度提高了8%以上。

“安农大的专家就是不一样,他们指导繁殖的河蟹苗种成活率高、规格大,今年,我们养殖的河蟹大丰收,亩产超过了300斤,亩均产值达到了1万元。”小院依托单位——宣城市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其寿高兴地说。

校地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2021年,安农大与宣州区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成立宣州水产特色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2023年成立小院。三年来,已有30余名研究生入驻这里,深入河蟹养殖农户家中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

“小院致力于打造‘学校+基地+乡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农学、水产学、生态学、渔业发展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研究生提供实践锻炼和科研基地。同学们深入一线,能够发现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课题会更加贴近实际,取得的成果也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试验站负责人、小院指导教师丁淑荃说。

丁淑荃介绍,结合当地种养实际,师生们创新性地开展了“水稻—幼蟹共作模式”的探索,为幼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目前,该模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稻亩均产量达到1100斤,幼蟹亩产350斤。

此外,小院试验示范了“水稻—六月黄轮作模式”和“水稻—小龙虾—河蟹综合种养模式”等多种河蟹生产技术模式,还通过开展现场观摩会、入户指导等方式,让农民接受并试行新模式,增产增收。

小院成立以来,安农大的师生们依托这一平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利。截至目前,小院师生团队已授权3项专利,推广示范4个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发表5SCI论文。

“小院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也很辛苦,但是能将书本知识用在‘三农’一线,助力当地河蟹产业,让我收获满满。”安农大2023级水产专业研究生马园说。

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沈蓓杰介绍,依托与安农大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宣州区于2023年获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示范区内水产养殖面积达38万亩,渔业总产值33亿元,其中仅河蟹产业产值就超过10亿元。

“宣州区已逐渐发展形成了集良种繁育、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及副产品利用、饲料加工、专业性市场于一体的现代河蟹产业链。”沈蓓杰表示。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发布

10月25日,由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协同研发的全球首个服务社会治理的通用人工智能模拟器平台“大型社会模拟器1.0”在2024第二届智能社会治理论坛上发布。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