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用:从三个方面发力,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1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办“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与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就业方式多元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推动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如何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如何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讨论和研究。为此,CWM50邀请在该领域具有研究专长和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以期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清华大学教授董克用出席会议并作点评发言。

董克用认为,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局良好,弥补了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一大短板。但作为首次由居民个人决策的养老制度,其建设过程必将是一场持久战。董克用建议,关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重点应在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要优化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其中,以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二是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参与率,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三是要注重平台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跨行业线上线下联合,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把净值波动管理等问题交由平台解决。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稳定养老金用户信心,促进平台服务的不断完善。

谢谢邀请,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演讲,我有三点感受。

第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局良好。个人养老金政策的落地时机和政策内容都很好,市场反应也很快,这说明居民确实意识到了个人养老金的重要性,各机构也高度重视。总的来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局良好,弥补了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制度的一大短板。

第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建设将是一场持久战而非速决战。尽管开局良好,但还是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个人养老金制度无论对政府、业界、居民个人都将是很大的挑战。因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保基本,虽然有个人账户,但除了按时缴费,无需个人操心;第二支柱职业年金覆盖机关事业单位,方式是自动扣除,企业年金只覆盖了不到10%的企业职工,老百姓感受并不深。只有第三支柱个人养老是首次需要居民个人决策,要通过居民延迟消费、主动投资,因而参与者会十分关心资金能否保值增值,这方面挑战是相当大的。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关键不仅是产品,而且是服务。如果让居民牺牲了流动性,却不能获得一定收益,舆论影响将会非常大。从这个角度看,个人养老金建设必将是一场持久战。

我国养老金制度建设曾经有一场速决战。2009年新农保推出时的政策目标,是从试点逐步推开,到2020年实现全面普及。但从实践情况看,政策利好使各省都在积极推动,两年后就实现了全国各省普遍实施。201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合并,成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这一过程就属于速决战。但本次一定是持久战,各方都要做好准备。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并非尽善尽美,特别是在吸引哪类人群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这也属于正常情况。毕竟发达国家积累型养老金制度也花了40年时间,才达到当前的积累水平。

第三,打好个人养老业务的持久战,需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于纳税居民来说,税收优惠是比较直观的;但对于未纳税居民来说,当前税优制度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建议制度试行一年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想方设法吸引更多居民参与进来,这对于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也非常有利。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根本目的。根据联合国的最新预测结果,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并非在2050年达到高峰后就能下降,而是可能一直持续到本世纪末,届时,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可能将达到40%。由于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因此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必须要从长远出发,要具备可持续性,这就需要大部分人的参与。

我国第一支柱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广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难度也很大;因此,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必然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如果第三支柱只是少数人的制度,必定无法持久,需从更多的税收优惠甚至财政补贴等角度出发,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强调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的重要性,积极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仍以第一支柱为主,如果没有国家财政补贴,第一支柱已经收不抵支。长远来看,应该尽量减少财政补贴,让第一支柱回归现收现付模式,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如果可以做大做强第二、第三支柱,未来中高收入阶层就无需依靠第一支柱保基本,而主要依靠二、三支柱,让第一支柱更多地服务于中低收入群体,从而真正实现养老金三支柱的平衡发展。比如在澳大利亚,教授就不能享受第一支柱养老金待遇,主要依靠第二支柱;欧洲一些国家也在讨论,如果一个人的第二、第三支柱积累的养老金可以实现目标替代率,还要不要继续为该个人提供第一支柱的待遇?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思考。

三是要完善平台服务。个人养老金业务不只是产品问题,更重要的是平台问题。在开户、产品供给等问题都已解决的情况下,做好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关键在于做好服务。投资顾问是服务的一种方式,但还要重视平台建设和平台服务。平台应充分发挥优势,通过行业内不同企业、跨行业的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把方便留给投资者,不要让投资者每天费心思考,每时都在担心净值波动。平台要通过创新的手段和方法,把市场波动问题留给专业人士去解决。

市场波动是无法避免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美国401K养老金净值损失近一半,但投资者仍然继续缴费,之后不久,养老金净值又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在当前国内投资者的金融知识背景下,如何平滑净值波动?这些问题需要留给平台解决。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稳定个人养老金用户的信心,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因此,在完善平台服务方面,未来仍大有可为。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高声谈:从信用保证险一大悬案看监管的历史变迁

我国关于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官方提法最早出现于我国第一部保险合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之中。该条例是国务院于1983年9月1日颁布的,其中第二条明确:“本条例所指的财产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该条例中,保证保险是与信用保险并列的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