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

2

疫情多地蔓延的2022年清明小长假刚刚结束。4月5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行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减少30.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9.2%。

热度大幅降低区域旅游热凸显行业韧性

出游人次受疫情拖累明显减少,旅游收入也随之减少,而依靠旅游带动的假日消费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从各地的情况看,消费同比下降幅度都不小。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清明假期主要还是以追忆故人、寄托哀思为主,不像一般小长假以吃、住、玩为主,所以没有规模较大的消费。

“消费状况总体趋弱,主要是受到疫情反复导致的人员流动减少,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退出市场导致消费场景收缩等因素影响。”

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居民假日消费结构变化影响了旅游消费的恢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短途旅游替代远途旅游,二是居家消费挤出旅游消费。

尽管受本轮疫情影响,清明假期跨省游受限,但省内短途游和市内近郊游热度高涨。“本地游”“周边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在假期热度榜上领跑,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区域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凸显了中国旅游市场的韧性。

清明假期,“摘星”城市用户出游意愿更为强烈。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节前行程码刚刚“摘星”的深圳、西安旅游市场出现“报复性”反弹,在平台上的搜索量较节前猛涨10余倍,并带动了广东和陕西省内周边城市的旅游。四川、北京等地市内多景区喊“挤”限流,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内部分小众旅游城市2022年清明酒店预订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三成,显示了旅游市场的较快反弹。

与此同时,清明假期旅游市场也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西部旅游市场,特别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成为2022年清明出行的一大亮点。

4月5日,携程发布的《2022清明小长假出游洞察》指出,周边、本地门票订单占比达88%,近九成逛景区的游客选择在家门口旅游;踏青赏花、公园露营、户外运动成为清明节游客热衷的出游方式。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全国“露营”的搜索量环比上涨98%。此外,文化消费成为清明假日主流。

清明假期,“乡村+体验式”旅游持续走红。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乡村旅游订单占比较疫情前提升20%;2022年以来,乡村旅游较2019年同期已恢复92%,是复苏势头最为强劲的旅游市场之一。

疫情常态化下如何挖掘假日消费潜力

假日经济能够在短期内集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繁荣,在疫情暴发前,是我国扩大内需、加快内循环的重要体现。在疫情反复出现的情况下,如何释放出假日消费的潜力,促进消费的增长?

未来,应在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市场恢复。可以继续丰富本地旅游消费的供给,鼓励发展“轻旅游”“微度假”等旅游模式,积极打造和引入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特色景点、主题乐园、生态旅游区等,构建新颖、有趣的本地旅游消费场景,丰富居民在节假日的本地消费和周边消费。另一方面,要提升本地商圈的供给水平,构建多层次、高水平的商圈体系,满足多样化的本地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不同层次的消费潜力。

在王念看来,假日消费仍有较大潜力值得挖掘。他建议,有序增进周末假日消费。鼓励实行弹性休假、错峰出行、预约旅游,加快数字技术在旅游消费场景中的应用,支持建设“一码畅游”“便捷入住”等数字旅游项目。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实时动态优化重点景区分流、限流措施,加强对自驾游、自由行等新型旅游消费的统计监测。

赵萍建议,一定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将疫情常态化管控和应急防控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保障消费环境,即便是在人群聚集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消费环境的安全,这是消费回升的基本前提。

同时,不断创新供给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的供给来更好地创造消费需求,打造更多消费增长亮点,才能够更好满足目前的消费需求。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东莞市旅游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东莞市旅游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管理及服务市场分析、企业竞争力分析、市场前景分析、企业投融资战略规划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