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委发布会议公告,将于5月18日审议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微科技”)首发事宜。
资料显示,宏微科技主营业务系以IGBT、FRED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单管、模块和电源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赵善麒,持有23.72 %的股权。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下合称“报告期”)宏微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62亿元、2.60亿元、3.32亿元,净利润572.71万元、912.08万元、2654.14万元。
2021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176.24万元,增长98.45%;归母净利润1654.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85.17万元,增长347.82%。
宏微科技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需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该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8.16%,共有研发人员85人,占员工总数19.91%,同时共有35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31项发明专利在报告期内直接应用于产品,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符合科创板的硬性指标。
辅导前股权变更频繁
银柿财经记者注意到,2020年5月,宏微科技自新三板摘牌后,随即于同年7月进入IPO辅导期,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宏微科技股东由46名增加到59名。陪伴公司十年之久,常年持股比例位居第二的江苏九洲投资集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退居第七。第一大股东、实控人赵善麒持股比例则由报告期初的30.4877%降低至23.72%,在公开发行后,赵善麒持有的股份将降至17.79%(假设公开发行新股2462.3334万股)。
IPO辅导前大比例的转让、增资,实控人和公司原股东的选择令人不解。在上市后实控人赵善麒的持股比例进一步稀释,不排除影响决策层稳定。
半年估值翻倍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年6月,宏微科技最新一轮增资完成时估值5.5亿元。而在2020年12月报送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申报估值即飙升至10亿元以上,预计市值为11.21亿元~12.33亿元,较2020年6月投后估值增加5.71亿元~6.83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估值5.5亿元这一轮融资中,宏微科技原股东赵善麒、王晓宝、刘利峰、宏众咨询与投资者华泰战略、南京道丰和惠友创嘉签订了“对赌协议”,承诺2020年、2021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元和3000万元,若任一年度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低于前述承诺数的80%,则估值调整,对投资者进行股权补偿。同时,约定了若2023年年底,宏微科技未能完成上市,则以10%的年化单利回购投资者所持股权。不过目前,上述对赌协议已经解除并终止。
应收账款高企
宏微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中工业控制及电源行业收入占比分别为79.47%、90.49%和91.85%,行业集中度高。
在业务方面,宏微科技芯片对代工企业和供应商的依赖性较强,公司自研芯片全部为代工,对代工企业的交付能力有较大的依赖。而外购芯片方面,公司第一大客户台达集团指定使用英飞凌芯片,英飞凌既是宏微科技芯片重要供应商,也是其IGBT产品竞争对手。
宏微科技称,鉴于国际形势的持续变化和不可预测性,公司可能存在英飞凌断供芯片的情形。如未来公司无法从英飞凌持续采购芯片产品,且难以通过其他供应商采购芯片或利用公司自研芯片进行替代,将对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及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在业务规模尚小,市场占有率低的情况下,宏微科技上下游依赖程度较高。
报告期内,宏微科技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9,631.39万元、9,136.85万元和1.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69%、35.18%和34.28%,占比较高;各期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分别为2654.42万元、1903.72万元和1593.56万元,占应收账款余额比例分别为27.56%、20.84%和14.02%,经营风险值得关注。
本次宏微科技上市募投项目总投资5.58亿元,是公司现有总资产规模的1.31倍,募投项目新增产能340万,是公司现有产能的1.13倍,计划新增营业收入4.85亿元(达产期),系现有营业收入的1.46倍,宏微科技能否有效拓展市场、消化产能成疑。
针对上述问题,在上会前的问询中,监管层也予以了重点关注,另外还询问了宏微科技核心技术先进性、业务产销模式、公司治理及独立性、部分财务数据合理性等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