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效应加持下 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火车票开票即售罄,热门酒店、民宿“一房难求”,景区门票销售一空,各大商圈人潮涌动……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效应加持下,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双节”期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同比增长71.3%、129.5%。“双节”期间,2023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超27.3亿元,总观影人数超过6500万人次,总场次超352万场。8天长假,人头攒动的热闹喧嚣、街头巷尾的浓郁烟火气,点燃了假期消费的绵绵热潮。

国庆假期是传统的消费“黄金周”。2023年恰逢“双节”,假期长达8天,叠加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人们出游意愿得到集中释放,消费热情高涨。实际上,消费热潮在2023年“五一”假期和暑期就已经席卷而来,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消费持续扩大的繁荣景象让人印象深刻。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23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暑期全国演出市场的演出达11万场次,同比增长301%;演出票房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792%;观演人数3256万人次,同比增长806%。

需求的“旺”,得益于供给的“新”。从“露营烧烤”到“围炉煮茶”,从“山间经济”到“文博看展”,国内消费持续升级态势明显,消费者对于市场的期待也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市场在需求端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性的特征。“双节”期间,各地紧盯需求之变,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在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产品服务和丰富消费场景上下功夫。在北京,中粮祥云小镇户外艺术季开启“红气球奇旅”,25种艺术形式、270余场公共空间展演为观众街头艺术狂欢。在西安,中秋拜月、仿唐乐舞、双节游园会等一系列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在景区上演。在黑龙江,首届金秋演艺旅游节推出优秀剧目展演、音乐会、曲艺小剧场话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多个系列专场演出。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提振消费需求,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至关重要。多地提前预热,密集发放餐饮、文旅、汽车等多领域消费券,以实实在在的优惠促进假日经济提质升级。比如,9月27日起,广州在各大商圈和百货商场、超市、家居家电卖场、便利店、电商平台和广交会展馆,分批次发放1.3亿元政府消费券。江苏盐城发放1.1亿元文商旅消费券激发消费潜力。此外,多地还送出秋季旅游专列、景区免费开放、门票特价、景区景点便民班车等文旅“大礼包”,一系列便民举措切实提升了消费者体验感。

红红火火的假期消费是消费市场恢复向好的生动缩影。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消费市场一度承压,特别是接触型、聚集性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但我国消费市场韧性强、潜力大,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在显现。2023年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其中,8月份增长4.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较2022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在不断涌现的新业态中、在更新迭代的新场景中,消费市场正以创新活力为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增添动力。

恢复和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针对“积极扩大国内需求”,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多项举措,包括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促消费举措,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见效。虽然当前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居民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同时,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也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期待,我国消费市场将持续回稳向好,有效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1-2026年中国新消费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1-2026年中国新消费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基建类发展状况及投资潜力、城市评价指数测算与分析、投融资分析及风险预警、趋势预测分析及趋势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