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频创新高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国产化得以提速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1595亿美元,一举超过手机的1343.6亿美元,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新高,保持连续14个月同比增长。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能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出口金额的一路攀升不仅让市场看见了产业回暖的趋势,为从业者提振了士气,更反映出中国自主发展半导体的路径初见成效,“中国芯”正稳步走向世界。例如,虽然先进制程发展受阻,但中国内地晶圆厂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领域持续发力。TrendForce此前预计,2023年至2027年间,中国内地的成熟制程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将从31%增长至39%,且若设备取得进度顺利,仍有增长空间。

工艺水平、价格、交期等具备竞争优势是业内对中国内地晶圆厂的普遍评价。在此背景下,更多重量级合作纷至沓来。2024年11月至12月,欧洲芯片大厂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接连向中国内地晶圆厂抛出橄榄枝。其中,意法半导体相关合作已率先落地,该公司宣布与华虹宏力联合推进40nm微控制器单元(MCU)的代工业务,旨在满足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

不仅晶圆厂获得国际大厂们积极评价,中国集成电路其他领域也正获得更多认可。据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的调研交流,欧洲企业有很强的动力与中国企业合作。“一个拥有12英寸产线的欧洲Fab的CEO在交流中告诉我,中国的设备零部件和材料在几十条产线上都得到了验证,性能有保证,价格又便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用?”

长期以来,凭借一批重点企业在架构、设计到工艺、封装,乃至设备和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持续发力和耕耘,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国产化得以提速。2024年集成电路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正是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安徽省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安徽省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企业投融资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投资壁垒及建议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