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丰产丰收年” 黑土地保护作用显现

金秋时节,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金色画卷已经展现开来,这里正陆续上演热闹的丰收景象。

2024年是《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实施的第一年,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黑龙江,将担负起更多的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重任。

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2024年6月的持续低温多雨和频发的强对流天气一度令农业生产面临“大考”,但得益于全面落实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增产措施,特别是黑土地保护发挥了明显作用,“大国粮仓”黑龙江2024年又将迎来丰产丰收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黑龙江粮食生产成功实现“二十连丰”。

“又是一个丰产丰收年”

国庆节前,来到北大荒股份友谊分公司采访时,其五分场一队的一处玉米地正在收割。

“你现在看到的两台收割设备都是无人驾驶的,并应用了北斗导航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农机。”据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天收割的地块潮粮产量为14吨/公顷,前一天收割的地块潮粮产量为14.7吨/公顷。从目前农作物的长势看,2024年玉米产量不会低于2023年。

2024年55岁的孙德强在几年前与其他农户一起建立了模拟股份制公司,彻底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己找市场、卖粮难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种粮积极性也不断增加。2024年,孙德强所在的模拟股份制公司共计种植1965亩玉米,国庆节后将集中进行收割。

北大荒股份友谊分公司农业生产部副总经理马永亮说,2024年虽然个别低洼地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极端天气情况的影响,但是因为及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了全年的粮食生产能够实现既定的保产增产目标。

据北大荒股份宝泉岭分公司农业生产部副总经理王长斌介绍,宝泉岭分公司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有效降低2024年低温寡照对农作物影响,玉米、大豆生育期基本与常年持平。根据近期理论测产数据,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每七颗国产大豆中就有一颗产自黑河市。

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爱辉村的村支书何纯良介绍:“兴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耕地面积8030亩,2024年共种植大豆4395亩,其余皆为玉米,根据目前的情况看,2024年又是丰收年。”

日前,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庞海涛作主旨发布时表示,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面积增、结构优、长势好,又是一个丰产丰收年。

黑土地保护作用显现

2024年6月以来,持续的低温多雨和频发的强对流天气一度让黑龙江农业生产面临“大考”。“我们这里的年降雨量大约为500mm,2024年6月的降雨量就已达到188mm,与2023年同期相比多降雨117mm。”马永亮介绍。

在受到极端天气影响下还能保证粮食稳产、增产,主要得益于全面落实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增产措施,特别是黑土地保护发挥了明显作用。

近年来,北大荒股份友谊分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示范区项目,落实了五个模式,30余项技术,为实施黑土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永亮表示:“面对2024年6月连续性降雨的特殊天气,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中合作探索出的等高种植、等高宽梗、条带耕作及草水道技术获得成功,并且效果显著。”

马永亮介绍,等高宽埂实现了分段阻水,平衡了地段间的水分分布,让农作物的长势更为均匀;“条带耕作+等高种植”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令农作物长势更好;等高种植技术实现了水肥运移平衡,大大降低了强降雨带来的水土流失,使得农作物较直垄更为均匀;而草水道则是抵御住了连续降雨对土地的冲刷,有效缓解了水土流失,进一步起到防止侵蚀沟发育的作用。

我国的黑土区是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4,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黑龙江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土质十分肥沃。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二十连丰”,与其所拥有的黑土地资源有着重要关系,这也是该地区被称为是“黑土粮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都在竭力保护黑土资源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龙江近年来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提高黑土耕地质量,最终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良田,以达到深挖粮食增产潜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目的。黑龙江已经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985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示范区780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亿亩以上,为全国最大。

空天地立体监测

助力粮食丰产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智能化、数字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正在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为友谊分公司提供的地块画像技术、空天地立体监测应用技术,对于2024年粮食保产增产给予非常大的助力。

以“空天地立体监测应用技术”为例,马永亮说,主要是通过空天地立体化的遥感监测,形成各项数据的汇总,共包含土壤、退化、产能、利用、生态、对策等六个方面。通过这样一项技术所包含的各类数据,可以对农业生产进度起到监管与指导作用,或根据春涝情况可以指导播种梯度安排等;同时,根据土壤等数据可以构建变量施肥处方图施肥,并指导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的开展。

据了解,在空天地立体监测应用技术中,“空”是指通过卫星遥感对地观测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多源、多尺度、多时相遥感数据,对覆盖同一地表区域、不同历史时期遥感影像和相关地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变化的空间位置、变化类型、变化的数量与规模、变化的状态与性质等。“天”则是利用无人机或载人飞机进行航定遥感,获取空间数据,成为卫星遥感的有力补充。顾名思义,“地”就是通过搭建起验证网络与数据获取网络,在近地面遥感监测以及各类地面仪器的监测与调查,以支撑补足天与空的监测内容。

“空天地立体监测应用技术可应用于农业技术与农事活动的执行与决策,例如,耕地质量评价、施肥施药指导、农事进程监测、耕作作业决策等。”马永亮说,在经历了2024年夏季的极端天气后,空天地立体监测应用技术及时给出了处方图,使得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判断,针对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因地施策,将损失降到最低。

据了解,物联网设备、传感器以及智能装备等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传统农业正在逐渐向智慧农业发展。以农业全产业链管理管控为主线,北大荒利用大数据分析、预警及预测等深度数据应用技术,建设北大荒农业大脑,实现高科技展示和生产应用的深度融合,为管理决策提供“北大荒数字智慧”。

北大荒所在的黑龙江一直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2023年黑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70%,达到70.3%。实施现代种业振兴五大行动,良种覆盖率达100%。黑龙江还启动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气力式电驱播种机、鲜食玉米收获机等一批高端智能机型成功填补国产空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07%,居全国首位。

端牢“中国饭碗”底气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累计为国家供应龙江优质粮4.1万亿斤以上,创造了从全国1/20到1/9的“最大增量”,全国人民每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打造了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大粮仓。

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114.65万亩,占全国的12.4%,同比增加89.85万亩,超国家下达任务287.75万亩;粮食总产量1557.64亿斤(历史第二高),占全国的11.2%,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加5.04亿斤,超国家下达任务19.94亿斤。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粮食安全关注度持续上升,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尤其应该高度重视、密切关注。

2024年印发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2024年是该方案实施的第一年,黑龙江能够再迎丰产丰收、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对于稳住中国农业基本盘,让端牢“中国饭碗”的更有底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粮食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粮食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现状分析、著名企业分析、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