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数字职业发展 人才需求增长 多领域存缺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数字职业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将对就业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领域

在当今数字化迅猛发展的趋势下,众多数字职业应运而生。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介绍,最新修订的职业分类大典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

从产业分布看,大部分数字职业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领域,如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领域,如智能楼宇管理员、互联网营销师;还有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领域,如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

34岁的梁锋锋是浙江舜云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他已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作近10年,为上百家企业进行过数字化改造,涉及钣金、注塑、机械加工等各类企业。

梁锋锋说,随着数字化浪潮袭来,企业普遍向数字化生产与管理要效益。“很多中小企业做生产与管理领域的数字化改造,投入三四十万元,可能给企业带来生产效率的明显提升。”

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效益,不少农业企业也尝到了甜头。已经有4600万用户的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仅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农产品产销对接,还到广东徐闻等地对当地农民进行数字化销售的培训指导。

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欧连维说,如今手机成为“新农具”,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成为受认可的新职业。“同事之间都说,现在我们不是‘程序员’‘客服’,是‘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了!”

人才需求增长 多领域存缺口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大数据》显示,部分数字职业的薪酬水平较高。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数为48.7万元,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数字职业分别是信息安全测试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显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巨大。

数字平台的兴起为数字职业发展提供了阵地。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表示,在数字平台的产业链上衍生出了人工智能训练师和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数字新职业,为分布在县域和偏远地区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玮说,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设计、增材制造、机器人工程技术等是浙江省着力发展的主要产业,这些数字职业在浙江需求较大。

数据安全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分支。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认为,数据安全人才的短期缺口至少在5万至10万人之间。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需求预测(2021年版)》显示,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总量将达235.5万人。

多措并举促进数字职业发展

吴玮认为,标注数字职业从宏观上来说,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数字技术创新;从微观上来说,有利于减少行业间人为壁垒,构建行业人才流通和评价标准。

数字职业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梁锋锋说,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懂IT、懂工业、懂制造,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少,且需要5年以上的成长期。

不少受访者表示,当前数字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比如,目前国内从事数据安全工作的,绝大多数还是计算机、网络工程或通信专业的人才,专门学习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才非常有限。”裴智勇说,已经有高校开设了部分数据安全相关的课程,但体系化的数据安全课程还较缺乏,所学内容与应用实践仍然有不小差距。

业内专家建议,未来可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外聘专家授课、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等方式,将教育教学与实际岗位、工作场景结合起来,实现产教融合。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教授、云家园县域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宁连举建议,大力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加速推动构建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前瞻性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协同感知物联网;同时,打通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推动数据生产、采集、加工、传输与交易的便捷化、市场化,为数字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采编:CY348
下一篇

消费电子行业温和回暖 产业链走出独立行情,新业务转型渐入佳境

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1亿台,同比下滑11.3%。这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低年度出货量,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9%,8年内首次跌破3亿部。厂商方面,2022年全年,全球手机市场前五及“others”出货量均同比下滑。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