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对于旗下的新能源商用车远程,向来照拂有加。
2022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远程站台,出席了其与邯郸市政府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一个月后,在2023年新年致辞中,李书福把远程视为重点突破品牌之一,“远程逐步稳固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地位,同时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天眼查显示,2022年10月,远程完成了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亿美元,且超募完成。
“商用车新能源化才刚刚开始。”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BO宋兆桓表示,团队熬过8年“孤独”时间,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终于迎来春天。
据他透露,2023年,远程计划完成A轮融资。未来3年,公司将开展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战略协同,“完成300亿美元市值目标”。
8年积累
吉利2014年布局商用车业务,于2016年推出远程,是国内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
彼时,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蔚小理”逐渐起势,备受投资人追捧;但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宋兆桓总结是“纯政策驱动”,主要依靠国家提供补贴。
市场端,和乘用车一路高歌猛进不同,新能源商用车上升曲折。
上一轮增长高峰期是2017年,市场渗透率达到6.4%高点。此后3年,行业进入调整期,2020年渗透率一度跌至2.7%。
行业低谷期,远程更多是做基础性布局,为市场爆发做准备。
凭借吉利在乘用车基础上技术积累,远程站在巨人肩膀上,高举高打。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推出两条核心技术路线:城市商用车,以纯电驱动和增程式电驱动的动力系统为核心;公路商用车,则以醇氢动力与采用换电技术的纯电驱动为核心。
宋兆桓表示,团队在“做难且正确的事情”。
远程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拥有超2000名研发工程师,累计申请专利1700余项。
产品布局上,远程拥有重卡、轻卡、小微卡、LCV(轻型商用车)、客车5大产品线,覆盖全系新能源化商用车。
宋兆桓坚信,在“双碳”政策指引下,行业会迎来发展机遇期。
他举例道,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2.75亿辆,其中以卡车为主的载货车约2997万辆,占比仅为10.9%,却排放了全部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6%;1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306辆乘用车。
减排压力下,从2021年起,商用车新能源化迎来新一轮增长。
商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33.8万辆,全年渗透率为10.2%;单是12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5.7万辆,渗透率达到19.6%。
早做准备的远程,等来了收获季节。
月销破万
2022年12月,远程单月销量为10244辆,全年累计销量位居第一。具体到细分类目,远程新能源轻卡的市占率达到23.4%。
新能源商用车的用途、购买人群,与乘用车差异大,意味着远程不能照搬吉利做乘用车的经验。
采访中,宋兆桓多次提到“场景”一词,以场景定义新能源商用车。
以新能源轻型货车为例,使用场景聚焦于城市配送物流,基于运营成本等因素,动力上选择纯电动和增程式电驱动;换电技术更适合封闭场景运输和短途短倒,通过换电站网点,实现长距离干线运输;醇氢动力技术路线,则应用于长途干线运输场景。
为了实现车与货、车与能源的协同,远程推出绿色慧联、万物友好和阳光铭岛三大平台,分别匹配城市物流场景、干线物流场景,以及提供组合式离线可循环能源科技服务,共同完善运力服务平台。
以绿色慧联为例,为客户提供慧联租车、慧联车服、慧联智控等新能源物流车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服务,运营车辆规模超3.5万台,累计合作客户超5000家,大客户覆盖中国邮政、京东、顺丰等企业。
“不是简单生产制造的过程,这是整个生态圈的打造。”
宋兆桓提及,远程对于投资方的引入,也是基于巩固公司在新能源商用车头部地位的谨慎选择。
远程Pre-A轮领投方,是全球物流领域巨头普洛斯旗下隐山资本。
普洛斯在中国70个地区市场,投资、开发并管理400多处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对远程在客户开发、城配场景下的车辆销售和租赁、冷链车推广,以及新业务模式探索等方面赋能。
千亿市场
“2023年以后,行业可能进入以市场驱动为主,政策驱动为辅的发展阶段。”
宋兆桓判断,今年将是新能源商用车关键一年,远程定下目标,月均销量延续破万态势,还要有所增加。
新能源商用车的应用场景集中在工程机械、矿山挖运、道路运输、城配物流等领域。据沙利文统计,新能源商用车年销量将从2020年的12.1万辆,增长至2026年的144.3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1.1%。
即便每辆新能源商用车按10万售价计算,这也是超千亿规模市场。
投资人已闻风而动。
2022年12月,发力新能源重卡的三一重卡,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更早前,百度和狮桥物流联合发起的新能源卡车公司DeepWay,完成4.6亿元的外部融资。
在新能源乘用车取得领先地位的车企,加速朝着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扩张。
2022年12月,特斯拉Semi Truck全电动半挂卡车开启交付;同一时间,比亚迪对外表示,新能源商用车是公司重要业务之一,产品矩阵完善。
宋兆桓坦言,伴随着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的提升,市场化竞争将全面开启。“未来竞争,将从有形的实物产品,逐步转向无形的软实力之争。”
所谓软实力,既有产品端的自动驾驶技术实力,也包括信息融合、能源配套、运力等与场景相关的生态能力。
借助吉利未来出行星座,远程打造以卫星为支点的天基信息系统,加上以商用车为锚点的地表生态系统,全面打通人、车、货、站、能,形成了“天地一体化”系统。
自动驾驶方面,宋兆桓认为,商用车行业对于自动驾驶的需求及成本接受度较高,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或率先应用在商用车端。
远程已对外发布了远程星瀚H无座舱自动驾驶重卡,预计于2026年实现L4干线物流自动驾驶,2030年实现L5自动驾驶真正产业化。
更近期的目标,据宋兆桓介绍,远程2023年销售冲击15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