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在《规划》公布的同时,一些地方国资委已经引导国企向生物经济方向发展。
甘肃省国资委人士透露,2022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全力打造中药及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能源、新材料、数字智能和军民融合七大产业集群。
健康领域获先机
《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四大重点发展领域。
其中包括,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从2021年开始,中国就在积极展开生物技术的国际合作。
农业农村部的一份资料显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曾表示,“为解决粮食问题,我们未来聚焦动植物育种、疫病防控、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持续开展国际联合攻关。加快推进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材料科学等前沿科技在农业农村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多地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已经在生物经济领域寻求突破。
深圳国资委人士表示,深福保集团打造高质量园区深度服务生物医药产业。
甘肃省国资委人士透露,2022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全力打造中药及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能源、新材料、数字智能和军民融合七大产业集群。
具体到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将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助力疾病早期预防;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提升疾病诊断能力;推动基因组编辑、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与生物药研发融合,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人士介绍,在目前疫苗研发中,“推行‘战时机制’,优化项目决策执行流程,在科研立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资金使用决策等方面根据实际快速反应、高效推动,改‘串联’为‘并联’,形成了上下畅通、高效运转的应急响应机制”。
两会期间,曾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生物经济方面的建议。
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程萍建议,加大对高校基础研究的支持,在广东布局生物育种国家实验室。
云南省全国人大代表林文勋建议,支持云南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是云南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李彪代表建议,支持云南省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法规。
突破“卡脖子”技术
王翔表示,未来将加快生物制造技术赋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
对于生物质能,投资领域已经关注到未来的投资热点。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数据与分析业务碳研究组能源转型高级分析师靳博表示,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还看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说删除了去年对发展核电的表述,新提出的两个发电重点,一个是抽水蓄能,另外一个是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我觉得它重点讲的是城市的垃圾焚烧发电。政府推行垃圾分类已经有几年了,我觉得城市里特别是大城市里很多垃圾都已经做到了有序处理,垃圾发电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今年值得重点关注。”靳博说。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许航列举了在“十四五”期间重点研究的领域。
“我们将不断布局和优化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前沿生物技术研究,例如重大传染病防治共性关键技术、重大疾病防控与新药创制、新型诊疗设备与治疗技术等;加快培育引领未来前沿生物技术方向,例如干细胞新型治疗技术、先导型农业新品种设计等;持续发展前沿生物技术的新兴交叉领域,例如生物催化剂、工程细胞的设计与创制技术等。以上布局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的变化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从而着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原始创新和技术转化,突破解决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