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再迎“双黄蛋”,上市公司积极参与技术奖获奖项目

今天,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带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完成的“纳米限域催化”项目、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领衔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务院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以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次在同一年度评出两个获奖项目。

2020年10月最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奖励条例》)提出,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务院设立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分别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被评为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同时具备“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三个条件。

而作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21年来,在2000年度至2020年度的奖项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仅有2006年、2017年和2020年三个年度分别评出了两个获奖项目。由于这种情况十分少见,大众称其为“双黄蛋”。此外,21年来,有9个年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各评出一个获奖项目,另外9个年份空缺。从宁缺毋滥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严格,奖项颇具含金量。

除2020年度外,2006年的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为“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2017年的获奖项目为“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聚集诱导发光”。

《奖励条例》提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不难看出,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均属重大科技成果,原创导向明显,对提高我国原始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2020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迈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相信,更高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和付出,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研究成果愈发被寄予厚望。

厦门大学青年学者侯旭一直从事液体门控技术的原创研究。作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80后科技工作者,他每年都会关注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揭晓。“看到这些‘大先生’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们在自己研究领域中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自信心。‘大先生’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激励着我们年轻人静下心来做原创研究。我们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继续努力奋斗,为引领这项技术在全球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持续奖励基础研究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5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全部由化学领域研究成果收入囊中。平均年龄47.3岁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团队,原创性地提出“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并成功实践,为催化过程和催化剂设计走向“精准”建立了理论基础,引领和推动了催化学科的发展。更为年轻的复旦大学赵东元团队(平均年龄44.3岁),研究成果“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软模板合成介孔材料思想,首次将功能介孔材料从无机骨架扩展到有机高分子材料,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发展。

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38.9%。比如,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从1979年建立以来,深入研究“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以及早期干预”这一科学问题,对我国呼吸疾病的防控和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动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解决产业应用需求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64个获奖项目中,有不少项目都处于当下市场关心的热点技术领域,例如,在炙手可热的新能源领域就有,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完成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珠海冠宇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高可靠长寿面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国电南自和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需求侧负荷调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均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两个类别的很多获奖项目都侧重技术应用和产业化,解决了现实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迫切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研究团队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也是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类别中唯一的一等奖项目。高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道:“我们做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是超高清视频产业链的基础核心,贯穿内容生产、网络传输和终端显示三大环节。”

在引领编解码标准技术的同时,该项目发明技术也成功落地芯片产品。2019年,海思全球首发基于AVS3标准的8K-120帧率超高清解码芯片,引领了新一轮编解码芯片产业升级,推动大规模系统应用,开创了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全球领先发展的新局面。数据显示,该成果已应用到创维、海信、腾讯等公司产品中,近三年芯片销售1.9亿片,直接经济效益达71.09亿元,拉动产业规模近千亿元。

上市公司积极参与

93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研究院)参与了获奖项目的研发过程,此外还有天谷生物等新三板挂牌公司。11月3日晚多家上市公司也通过公告宣布了获奖喜讯。

东南网架11月3日晚发布公告,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授领衔、公司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研发了刚性、柔性、刚柔性等系列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建立并形成了现代空间结构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提出了先进制造工艺与施工工法,研发了试验装备、专业软件与技术标准。项目成果引领了我国现代空间结构的跨越发展,促进了现代空间结构建造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我国现代空间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力的支撑,使我国现代空间结构研究和应用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雷科防务11月3日晚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西安奇维参与完成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获奖技术是新一代电脑硬盘、大数据存储系统的芯片级硬科技,进一步实现了系列固态存储产品的国产化,为我国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目前已经得到了国产化推广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行业上市公司联合进行技术攻关,例如乳业公司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伊利股份联合完成的“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纸业三巨头晨鸣纸业、太阳纸业、华泰纸业则共同研究了“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也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体现出龙头公司引领行业进一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责任担当。

本文采编:CY341

推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科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17-2022年中国科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2010-2015年中国科学行业产业链分析,2016-2021年中国科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16-2021年中国科学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结论和建议。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