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国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及焊接设备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具体如下: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单位 |
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1年3月 | 全国人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机器人等产业创新发展 |
2020年5月 | 全国人大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 加快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医疗健康、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 |
2020年2月 |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 |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若干意见》 | 加大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力度,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
2019年12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 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
2019年12月 | 杭州市政府 |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的通知》 | 加快萧山区中国V谷和机器人小镇等平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通信及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及基础产品。 |
2019年10月 | 发改委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重点鼓励发展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弧焊机器人、重载AGV、专用检测与装配机器人集成系统等产品,以满足我国量大面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
2019年4月 | 浙江省发改委 | 《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导则(试行)》 | 涉及高端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系统、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 |
2018年12月 |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 |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 通过3-5年努力,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培育形成百亿级产业10个以上。 |
2017年11月 |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 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动力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 |
2017年11月 | 发改委 |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现代农业机械、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九大重点领域。 |
2017年9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长、带动效应显著的行业领域。 |
2017年9月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 推动智能安防、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智能终端产品创新。 |
2017年4月 |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报告》 | 培育创建新材料、机器人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化布局的顶层设计。 |
2016年12月 | 工信部、发改委、认监委 | 《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 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
2016年9月 | 工信部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 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 |
2016年9月 | 工信部 |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 铸锻焊切削制造工艺改造专项。重点推广激光-电弧复合高效清洁焊接技术。到2020年,节能30%以上,节材、减少废弃物20%以上。 |
2016年3月 | 全国人大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 |
2016年3月 |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 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