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李嘉诚在抛 港府高官也在喊话“在港买楼要小心”!

   近年来李嘉诚频频大规模抛售内地资产,“跑路”质疑不断。近期又有媒体称首富李嘉诚将以20亿出售香港山顶道两幅宅地。大佬的动作往往被认为是投资置业的风向标,目前香港已经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上半年房地产价格升9.3%,一个停车位就曾卖出518万港元(约合66万美元)天价。

  李嘉诚20亿出售山顶道宅地

  近日,有港媒报道称,李嘉诚旗下长实地产、电能实业持有的两幅山顶道宅地,将以20亿港元(约16.6亿元人民币)卖出。

  据悉,这两幅地块分别位于山顶道86至88号、山顶道90号,该区域被称为“世界最贵街道”,目前平均房价约为每平方米11.4万美元(约74万人民币).

  资料显示,两地盘于2010年批建。其中,86至88号获批建3幢3层洋房,90号获批建2幢3层洋房,两幅宅地占地面积分别为1319平方米和1340平方米,可重建总楼面约1765平方米。

  李嘉诚分别于1993年、1998年购入两地块,当时成本分别为4500万港元、2460万港元。如果以20亿港元售价计算,那么每平方米房价高达113.3万港元(约94万人民币).

  李嘉诚旗下两家公司也将从此次交易中获利约19.3亿港元(约16亿元人民币),20年左右时间中翻了28倍。

  “去地产化”思路明晰

  这并不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第一次大规模出售资产。虽然“跑路”质疑不断,但是李嘉诚的“去地产化”思路却始终十分明晰。

  7月14日,长实地产发布公告称,为突破长实地产放眼全球投资机遇,除原有地产业务,亦已积极发展固定收入业务如基建投资等,建议将长实地产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去掉了“地产”二字。

  2017年5月,在长和、长实地产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李嘉诚指出,“今年物业发展业务仍会出售价值数百亿元物业,明年也会一样。”

  李嘉诚在抛售内地、香港资产的同时,不断加码海外投资,并且主要集中在英国。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大量抛售国内资产开始,李嘉诚海外收购金额高达1479亿港元(约1227亿元人民币)左右,涉及领域包括基建、能源、通信等。

  不过,李嘉诚一直对外表示“内地长期来看都是好的”,他还表示自己始终是香港人,也会在此终老,但从投资的角度看,香港将很难适应长和这所国际公司的需求。

  香港已成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

  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层出不穷,相关讨论不断,大佬的动作往往被认为是投资置业的风向标。不过,虽然首富在不断出售资产,但是对香港楼市感兴趣的人并不在少数。

  根据莱坊2017年推出的城市财富指数,富豪们喜爱的城市中,香港位列世界第三,排在伦敦和纽约之后。长远来看,香港的便利设施以及环境吸引着投资者,许多境外买家还是希望在香港投资置业。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数据,2016年至2017财年,共有2709宗需要非香港居民缴纳买家印花税的情况,同比上升了23.6%,而金额也同比增加了48.4%,至71.4亿港元。

  目前,寸土寸金的香港已成为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一个停车位就曾卖出518万港元(约66万美元)的天价,创下纪录新高。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7上半年胡润全球房价指数》显示,2017年6月至2016年6月,香港房价涨幅20.8%,年度涨幅排名全球第四位。

  销量方面,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开发商在香港销售了近1万套住房,销售金额总计1360亿港元(合170亿美元),比2016年下半年增加了13%,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上半年销售数据,售出房屋均价达到1400万港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在港买楼要小心

  香港政府预计在接下来的三至四年中,将有98000套一手房进入市场。楼市供应的大幅增加,或许会与美联储缩表时间点“撞车”。对此,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警告潜在买家称,“如果想在香港购置地产,应当格外小心”。

  9月11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举行的“一带一路”论坛上表示,随着美联储推进缩表,全球利率回归正常化,买家需要重新评估自身承担按揭贷款的能力。

  陈茂波指出,过往经验表明美国政策利率的上调“一定”会对香港房价造成影响。结合土地供给的增加,“若楼市出现一定调整也并不意外”。

  早在今年6月,陈茂波就曾表示,必须警告香港市民此刻楼市的危险境况,“没有人能够预测本轮楼市的调整将会有多深,或者说,没有人能够预测调整到什么水平才是适当的。”

  对此,德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公寓的供给增加,未来10年香港房价可能会跌去一半。

  德银预计,房屋空置率届时会由4%升至9%,随着未来的加息,香港的家庭的负担能力将会下滑,在2019年,能够承担一个楼层单位的家庭比例可能会从目前16.9%的水平降至11.5%。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曹中铭:既要规范券商投行内控机制也要加大违规成本

为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总体监管思路,督促证券公司强化主体意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升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水平,防范化解风险,日前,证监会研究制定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并于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