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8月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说明书后,有人断言,一旦旷视成功IPO,将开启一波中国AI的上市潮。
一场始料不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都节奏大乱。在此期间,据港交所披露,旷视于当地的上市申请已正式失效,这也意味着,其IPO计划临时“搁浅”。如寒武纪能按计划上市,将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AI无疑已成为这次疫情中一股新的战疫力量,一方面,AI能够提高医护、安防等方面的效率;另一方面,AI在某些场景下能替代人工,降低人类感染风险。
经历过这场疫情洗礼的AI独角兽们,离登陆资本市场证明自己,是更远了还是更近了呢?
所谓的AI上市潮,另有难言之隐
去年8月25日,正式打响中国AI公司进军公开资本市场的第一枪,同时,看似风光的一些行业真相也呈现在人们眼前。
其时,受大环境、行业发展等原因影响,TMT领域的投资热度锐减,“寒冬”之说不绝于耳,AI也不能幸免。IT桔子数据显示,AI投资热度在2019年Q2再创新低,仅完成30起融资,同比下降45.5%,融资总金额50亿元,不足去年四成,AI领域投融资逐渐恢复理性。
投资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投资人看项目的标准。机构会更加关注基本面,也就是三个指标:已实现收入、商业落地情况与估值。而当时的AI独角兽们,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估值高、盈利难。从旷视招股书,就可窥见一斑。
其招股书显示,收入占比最高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部分,就包括了核心的安防业务,这正是旷视的支撑业务。但这部分业务的竞争异常激烈,旷视也在招股书中承认,“如何在技术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是旷视日后面临的重大挑战”。
对于需要持续大举投入的AI创业公司来说,一级市场的融资遇冷,意味着二级资本市场将成为其重要融资渠道之一。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去年底时曾指出,AI行业正处于“绝杀时刻”中,“谁先进球谁就赢”,“当前AI行业最大的利空可能就是旷视科技还没能成功上市。从传闻上市至今已经有大半年,如果最终没能IPO,会给AI行业带来不小的打击,核心问题在于如果旷视折戟,谁能相信后继者能够上市成功?”
“战疫”中崛起的人工智能力量
这个时候,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一般人对AI的“泡沫”“不落地”的旧有印象。
在机场、地铁站,红外热成像系统测温成为标配;从外地返回住所时,很可能马上接到智能机器人打来的信息填报电话;进入写字楼时,AI能识别你戴没戴口罩;医院里,医生能够凭借AI辅助诊断系统快速判断出患者是否可能患上新冠肺炎,机器人穿梭在隔离病房,为病人配送餐食药品……
AI的这些作用很好地迎合了大众对它的期望。艾媒咨询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医疗、教育、安防是大众最期待的三大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占比分别为39.3%、32.6%、30.9%。
具体到企业,旷视将普通光学摄像机和红外温感摄像机结合成一体,改造后的硬件能够解决不摘口罩也能测体温的难题。商汤科技针对办公场所的门禁这一场景,研发出了SenseThunder-E火神测温热像仪+SensePassPro无感通行测温方案,对体温异常和未戴口罩者进行自动拦截。依图科技从立项到上线仅用了4天的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能两三秒完成分析,病变检出率敏感性达97.3%。
整体来看,疫情之下,各家AI企业的反应速度都很快,“但回过头来说,这些场景下新增的功能和产品并不是决定AI企业发展最关键的东西。疫情对所有产业都会是一次大洗牌,模式落后、产品单一、财务状况不过关的企业都会被淘汰。这次疫情是一个催化剂,但企业光有催化剂是发展不起来的。大浪淘沙,考验的反而是中小AI企业。”
旷视和寒武纪有望顺利“上岸”
作为行业关注聚焦的第一案例,旷视2月25日对外解释说,公司是2019年8月25日递交的招股书,到2020年2月24日正好六个月,原来的材料就失效了,需要补充新的,比如2019下半年公司的财报数据等,但“上市进程仍在正常推进中”。
作为CV领域的明星企业,成立将近9年的旷视科技在IPO前总共进行了9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约为13.51亿美元。从企业体质来看,招股书显示其在过去三年中,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8.8%,商业变现能力十分强悍,人脸识别、物流机器人、智慧物流平台河图等AI产品在多个领域都有大规模应用落地,在2018年、2019年上半年分别录得净利润3219万元、3267万元,且毛利率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旷视登陆港交所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其选在港股上市的原因也很明确,主要是由自身AB股的股权架构设计所决定。
寒武纪是一家2016年于北京注册成立的AI初创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出自“中科大少年班”。凭借首款寒武纪1A处理器大规模应用于智能手机当中,以及产品快速更新的AI芯片产品及端云一体布局,寒武纪受到资本追捧,迅速成为了AI芯片独角兽。
寒武纪的IPO选在了一个科创板“芯片热”方兴未艾的绝佳时机。今年以来,芯片股已经成为科创板最热门也是涨幅最大的板块,以中微公司和澜起科技为例,两家公司市值已经暴涨至864亿元和1000亿元!
有私募基金负责人指出,寒武纪如果能上市,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更便捷、更高效地融资,加大投入研发,进一步加强智能芯片领域的龙头地位。同时,由于寒武纪的产品涉及众多细分行业,合作种类繁多,市场空间巨大,其上市有助于带动A股市场智能芯片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形成所谓的“寒武纪概念股”。
当下寒武纪遭遇了一些困难,比如商业市场开拓问题。
人工智能企业的“上市热”退烧了吗?
和旷视并称一时瑜亮的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商汤科技是知名AI算法提供商中为数不多的已获得盈利的公司,早在2017年就曾表示有上市计划,但在获得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支持后,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在去年9月时转称,公司并不急于上市,将大举进军半导体等领域,过去两年一直在全力投入研发一种人工智能训练芯片。
情况类似的还有追一科技。追一是知名科技行业分析机构CBInsights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排行榜“AI100”的新上榜企业。依托强大的语音、语义、视觉和算法能力,追一推出了在线机器人、电话机器人、智能分析师、智能培训师等一系列“AI数字员工”,目前已经有金融、地产、汽车等领域300多家头部客户。但该公司内部人士日前明确表示,短期内没有任何上市计划。
同为CV四小龙的云从科技2018年时曾表示上市行动将在两年内开启,选择A股主板,但去年末时有消息称其准备在2020年申请科创板。云从科技孵化自中科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因此业界也称之为AI领域的“国家队”。基于这样的背景,云从科技临时转向在科创板上市也更符合其身份。
另一条小龙依图科技,去年年中时曾有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说,目前已实现收支平衡,但具体盈利状况不方便透露;另外,如果要选一个地方上市的话,“大概率是会在科创板”,“一方面由于上海市政府对依图大力扶持,另一方面由于依图TOG的业务如安防、医疗占了较大比重,不出意外会上科创板”。不过,“依图目前仍对科创板处于观望的状态,并不急于上市。并且依图绝对不会第一个上市,会选择在商汤或者旷视之后上市”。